今天是2025年08月0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推普下乡播撒希望 青春力量赋能连山振兴—广州华立学院传艺“普”公英队赴清远连山开展入户推普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25年暑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州华立学院传艺学部“普”公英队走进清远市连山瑶族壮族自治县,开展入户推广普通话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连山瑶族壮族自治县地处粤北山区,村民日常交流多依赖壮语和瑶语,极少使用普通话交流,部分老年人甚至因语言障碍难以与外界顺畅沟通。“普”公英队抵达后,第一时间走访村委会与村民代表,摸清村内语言使用现状:留守儿童与外界交流存在词汇匮乏问题,年长村民因方言口音在就医、办事时屡屡碰壁,中青年则希望通过提升普通话能力拓宽就业渠道。针对这些痛点,队员们量身设计了“分层教学+场景融入”的推广方案,让普通话学习真正贴合村民需求。

活动中,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老年人,用手写卡片、生活化举例和肢体演示,从“问候”“饮食”等日常场景切入,耐心教学普通话发音;针对劳作的村民,结合农具名称、农作物术语等场景化词汇,帮助其掌握实用表达;对于村里的孩子,则通过拼音互动游戏、故事朗读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夯实语言基础。

“以前和在外打工的孩子视频,好多话讲不清楚,现在跟着这些大学生们学了普通话,交流顺畅多了!”村民的真切反馈,道出了推普活动的实际意义。队员们用专业与热情,让普通话逐渐融入村民的日常交流,不仅打通了乡村与外界沟通的语言壁垒,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语言文化动力。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本领才干的生动实践。

此次活动,是广州华立学院传艺学部引导学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使命的生动实践。传艺“普”公英队以青春之力架起语言桥梁,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落地生根,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高校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撰稿:盘小丽、邓诗婷)

上一篇:七月高原格桑艳 医者仁心进藏区
下一篇:红旗渠上的精神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