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实践团队深入那隆镇 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
6月30日至7月6日,广西民族大学“壮乡那隆歌非遗•同心共筑文脉长”实践团队深入广西崇左市那隆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及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实践,以此弘扬非遗文化,助力非遗传承。
——麒麟腊鸭小明山,那隆非遗魅力现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团队先后前往崇左市博物馆、那隆探访了麒麟舞、腊鸭、小明山茶等那隆特色非遗。
“麒麟舞,庆丰收,丰收农民喜洋洋”,在非遗麒麟舞故乡,团队成员们观看了精彩的舞蹈表演、深刻感受了代表祥瑞、丰收的麒麟舞魅力。
(麒麟舞道具演示)
在那隆镇“五哥腊鸭加工基地”及那墩屯等周边村屯,实践团队采访了传承人陆再荣师傅,并了解到那隆腊鸭已“火出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
(腊鸭加工厂参观)
在小明山茶房和加工厂,团队参观了茶叶制作生产车间,据传承人周雪婷介绍:小明山茶出身于广西十万深山中,因其具备“纯天然、百年古树茶、无人工干预、人工炒制”等特色,目前不仅香飘广西,更是在国内外各个展览会上大放光彩。
(团队成员参观小明山茶茶厂)
以上作为那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那隆非遗也面临着传承困境,亟需更多年轻人参与和关注。
——深入基层做调研,助力非遗促发展
在那隆镇期间,实践团队还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包括走访当地居民、与政府部门座谈等。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那隆镇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需求。同时,实践团队还积极宣传非遗文化,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发放宣传单、开展公益课堂等形式,提高当地居民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通过挖掘和传承非遗文化,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非遗宣传小课堂)
——青年学子在行动,共筑非遗文脉长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体验,不仅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总体看,实践活动收获颇丰。
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关注那隆镇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积极为非遗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共筑非遗文脉长。
(与当地政府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