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近日,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爱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称“实践团”)于汨罗市任弼时红军学校中学部开展“星火永恒·赤色长传”红色育人活动。此次活动由实践团成员组织,该校“关爱二班”全体学生参与。
剧本体验:化身革命青年,在沉浸互动中触摸历史
教室化身革命年代的“秘密会场”。实践团引入《闪闪红星》红色剧本,以中共一大召开为背景。学生们不再是听众,而是化身革命青年,在角色扮演中抽丝剥茧,团队协作破解重重谜题。
紧张的氛围、沉浸的场景,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当“代表们”最终排除万难,促成“会议”召开,胜利的欢呼声是青春与历史最动人的共鸣。“太有意思了!比光听讲生动多了,感觉自己真的在为革命奋斗,那份信念感特别真实!”一位参与活动后的学生分享道。
理论课堂:解读“党的骆驼”,感悟任弼时同志的革命初心
实践团成员带来“党的骆驼精神”专题理论课。任弼时同志的生平事迹,化作一个个鲜活的片段:从青年求索到长征跋涉,从抗战烽火到建国前夕的鞠躬尽瘁。围绕“坚韧前行、负重担当、无私奉献、恪守初心”四个维度,“骆驼精神”的内涵被娓娓道来。生动的案例、详实的史料,让抽象的“骆驼”具象为一位可亲可敬的革命者形象。
红色研学:走进任弼时纪念馆,让文物连接历史与课堂
理论的火种需要实践的薪柴。课程一结束,实践团便带领学生奔赴任弼时纪念馆,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实践团成员化身讲解员,以展厅内五十余件珍贵的文物史料为教材,沿着任弼时同志的生命轨迹开展讲述。
在庄严肃穆的任弼时铜像前,实践团成员动情复述毛泽东同志的赞誉:“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学生们屏息凝神,目光在泛黄的笔记本、磨损的钢笔、朴素的衣物间流连。指尖轻触展柜玻璃,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看,这就是课上讲的任弼时同志长征中用过的搪瓷缸!”一位同学指着展品低声惊呼,课本上的文字瞬间与眼前的实物紧密相连。
此次研学活动构建了“情境共鸣(剧本体验)—文物印证(纪念馆研学)—精神内化(理论深化)”的闭环教育模式。剧本杀的代入感激发了情感共鸣,纪念馆的文物则成为最直观、最震撼的“历史教具”,让前期的理论学习和情境体验落地生根。实践团负责人表示,“革命文物在这里,就是青春课堂里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此次系列活动是实践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的重要实践,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结合,既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帮助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作者:彭霖钢 涂文凤 薛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