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寻古溯源,邂逅古韵风华

热烈夏日,似一团跳动的火焰,点燃了江西科技学院 “寻古思源队” 的热忱。他们背上行囊,踏上 “三下乡” 之旅,奔赴那藏着岁月密码的古村,去探寻历史脉络,传承文化星火,让古老与青春相遇,碰撞出独特的古韵风华。

绘伞韵,承匠心

古村深处的作坊,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推开门,木架上摆满各式油纸伞,或绘着山水,或描着花鸟,像是把整个江南的诗意都收进了这一方天地。“寻古思源队” 的队员们围聚在工作台旁,目光灼灼,迫不及待要开启这场与非遗对话的绘伞之旅。

队员们手持画笔,笔锋游走间,青绿颜料晕染开来,如春日山峦在伞面铺展。有的队员专注勾勒花瓣,细腻笔触让花朵鲜活;有的大胆泼墨,以豪放笔势绘出江河气象。在这一勾一染里,先辈智慧缓缓流淌 —— 从选竹、制骨,到绘面、上油,每道工序都是时光打磨的匠心。古老油纸伞制作技艺,在年轻笔触下焕新,这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复刻,更是一场温柔对话。青春注脚落在伞面,让文化传承有了崭新模样,仿佛看见先辈们跨越时空,笑着看这些年轻人续写非遗的故事。

探古村,品乡愁

沿着石板路向上,队员们登上高处,古村全景如诗如画展开。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像是从水墨画卷中走出来的民居,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红灯笼随风摇曳,红意流转,似在诉说古村的热闹与温情。溪流穿巷而过,潺潺水声,把时光都泡得缓慢。

老建筑静静伫立,承载着岁月故事。斑驳墙体上,裂缝如皱纹,藏着风雨侵蚀的痕迹;雕花窗棂虽有些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巧。一砖一瓦皆是历史低语,队员们漫步其间,轻轻触摸墙面,像是在捡拾散落的文化碎片。脚下石板路坑洼,是岁月打磨的印记,每一步都似踏在时光音阶上,奏出乡愁旋律。在这里,乡愁是老建筑的温度,是溪流的潺潺声,是红灯笼的一抹红,更是文化根脉深深扎进土地的力量,让队员们读懂古村人对故土的眷恋,也明白文化传承离不开这份扎根乡土的深情。

访古迹,溯文脉

古老砖石建筑前,“寻古思源队” 的旗帜格外鲜艳,队伍定格下青春身影。队员们伸手触摸斑驳墙体,粗糙质感传递着历史温度,指尖划过处,似能探寻到历史印记。岁月在墙体刻下的痕迹,是风雨的涂鸦,更是时光的日记。

聆听岁月回声,队员们围在当地老人身边,听他们讲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从建筑形制遵循的风水智慧,到家族兴衰在建筑上的体现,一砖一瓦都藏着文化密码。队员们仔细记录,试图挖掘那些沉睡的历史,让它们重新 “活” 起来。古老建筑不再是冰冷的砖石堆砌,而是成了会讲故事的时光容器,把过去与现在相连。青春与古村的对话篇章,在这探寻中不断续写,队员们用好奇与执着,为古村文化注入新活力,让历史从尘埃里走出,在新时代闪光。

文化传承,双向奔赴

三下乡的足迹,是青春与古老文化的双向奔赴。队员们以眼观古村之美,白墙黛瓦、油纸伞韵,皆是视觉盛宴;以手触历史温度,斑驳墙体、精巧伞骨,都传递着岁月质感;以心悟文化根脉,乡愁故事、非遗匠心,深深叩击心灵。古村文化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铅字,而是化作真切可感的温度与力量,融入队员们的青春血液。

未来,“寻古思源队” 将继续做文化传承的星火,带着在古村收获的感动与责任,奔赴更多文化现场。他们要让更多人看见古韵风华,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抽枝发芽、生生不息。因为他们知道,青春与古老文化的相遇,是一场永远值得奔赴的美好,而文化传承的星火,必将点亮更多人心中的古韵之光,让历史脉络在新时代持续延展,让文化星火照亮更远的远方 。

作者:钟志超

团队:寻古思源团队

学校:江西科技学院

上一篇:习语领航鹭岛路 青春解码跨岛图
下一篇:寻古溯源,邂逅岁月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