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2025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八) | 从“泥上”到“纸上”:科技赋能山海,青春点亮乡村

2025年7月10日至14日,福州大学“新质生产力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下浒镇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组成的队伍,怀揣专业学识与青春热忱,锚定当地产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痛点难点。他们以扎实的专业技术为支撑,为乡村振兴量身打造具体解决方案;用脚步丈量每一寸乡土,用智慧探寻可持续的振兴之路,为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源源不断注入生工力量。

田间地头找问题 专业技术解难题

实践队走访下浒镇十余个村落,围绕“五大振兴”展开调研考察实践活动。在组织建设上,实践队重点了解“联合党委”机制如何破解“单村独斗”,实现资源统筹与协同发展,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参考。在产业调研上,实践队深入一线,聚焦水蜜桃零散种植、红薯粉传统工艺瓶颈、黄花鱼病害防控、海带产业升级等实际问题,摸清产业发展堵点。在文化领域,通过实地考察“丑石诗歌村落”、清代翰林第古建、畲族酿酒习俗,实践队深入挖掘了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在生态保护上,实践队不仅开展了“走净山林”环保行动,向当地儿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宣讲,而且学习“红薯粉-薯渣饲料-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人才建设上,实践队推动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基地”,探索校地合作长效机制,为乡村发展注入人才活力。五天走访让实践队摸清了当地发展现状、现存挑战及乡亲们的未来期盼。

面对调研中发现的痛点,实践队立足生物工程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优势,量身定制“生工方案”。在四斗村,为雷大爷几十年坚守的红薯粉手工制作注入新思路。实践队建议其引入机械化过滤设备并制定标准化流程,在保留风味的同时提升产能。同时,推动废弃薯渣开发为优质饲料,完善“种植-加工-养殖”绿色循环链条,实现变废为宝。

海上渔排的课堂既大开眼界,又让实践队揪心——夏季频发的“白点病”让养殖户损失惨重,且病因不明、无特效药。实践队表示,虽实验室方案在开阔海域应用存在难度,但可通过科学实验摸清白点病具体信息,队员们当即采集了海水样本用于后续分析。针对传统海带晾晒效率低、品质不均的问题,林向阳教授以团队研发的“四阶段智能烘干技术”为例,提供解决相关难题的具体思路。这项运用磁共振精准控温的技术,不仅适用于海带,更为霞浦众多农产品加工升级提供了方向。此外,针对四斗村零散但优质的桃园,实践队构思“低成本产后处理辅以创意文旅包装”方案,助力产业向精品化、体验化转型,让好桃子卖出好价钱。在西岐村,面对闲置山地与淡水资源压力,团队提供了“水稻田+景观花卉+弹涂鱼养殖”的复合型“湿地经济”模式,力求盘活资源,盘活资源创收益。

文化生态双守护 激活乡村软实力

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提升,更是文化与生态的守护与新生。清代翰林第的古韵与丑石村落的诗意,是下浒不可复制的瑰宝。实践队建议将翰林第与外浒壮美海景结合,打造“古建海韵”文旅路线。在丑石诗歌村落,实践队积极推进“驻村诗人计划”,通过设立创作营、举办诗歌节、颁发“荣誉村民”等方式,吸引文学青年与艺术家驻留创作,让诗歌真正成为点亮乡村、吸引人流的文化IP,让“丑石开花,诗歌说话”从愿景走向现实。

生态守护同样刻不容缓。在上凤门垄村的山林小径,实践队躬身力行,开展“Plogging”(跑步捡垃圾)环保行动,清理垃圾7袋,拔除侵害植被的杂草,用双手为山林“减负”。而在“诗与自然课堂”开展的“童行自然,诗写一夏”主题活动中,实践队队员化身小老师,用生动易懂的方式向当地儿童宣讲垃圾分类知识与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让生态保护的意识生根发芽。

搭建长效平台 让成果落地生根

实践成果的落地,离不开坚实的平台支撑。实践队师生在四斗村青年驿站举行“乡村振兴人才基地”挂牌仪式,期待这里能成为返乡青年与本土人才的“沃土”。更令人振奋的是,学院与下浒镇政府携手共建的“霞浦海洋生物资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霞浦海洋经济注入持续科技动能。

五天的霞浦之行,是一次从“纸上”到“泥上”的深刻淬炼。实践队不再是课堂里的学生,而是乡野间的“破题者”与“守护者”。下浒镇镇长余光雄对实践队的殷切寄语犹在耳畔:“要扎根实践,读懂乡村这本‘无字之书’;要持续学习,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规划长远,让青春力量真正惠及乡邻。”这份嘱托,是肯定,更是鞭策。

告别霞浦的山海,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为桥头堡,持续深化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实践队队员们也将怀揣这份山海间的感动与责任,继续以专业知识为笔、热忱担当为墨,让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乡土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壮美画卷,贡献不竭的青春力量。霞浦的山海,必将见证更多青春与振兴交织的动人故事。(作者:张元辉 王艳珍)

上一篇:“桂航逐梦队”支教团启程金秀,青春热血洒瑶乡
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行见八闽”思政课堂里的红色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