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财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蚌埠市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污水治理调查研究主题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直面农村污水治理痛点,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团出发前做足功课,7月11日,队员们系统梳理国家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安徽省农业污染防治案例,反复研讨调研方案,细化进度安排,为实地调研筑牢基础。次日,团队兵分三路深入15个行政村,用镜头记录下触目惊心的污染现状:怀远县某村池塘漂浮着农药瓶与塑料袋,水体泛着绿藻;五河县一处灌溉渠被生活污水直排,岸边土壤散发刺鼻异味。“前几年打农药随手扔瓶子,洗衣水直接泼在路边,哪想过会污染河水?”一位村民的坦言,道出了基层环保意识的薄弱。
7月12日调研发现,皖北农村污染呈现复合型特征:既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形成的明水污染,也有畜禽养殖垃圾经雨水淋溶渗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生活垃圾与工业废弃物混合堆放,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土壤、水体、空气的立体污染。固镇县一位老村干部用“十年前河水能浇地,现在浇菜都怕烂根”的对比,直观展现了污染带来的生态变迁。
7月13日,团队聚焦治理末端环节,先后访谈中环环保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及百余位村民。调查显示,83%的村民缺乏生活污水回收利用意识,65%的村庄仅靠简易沉淀池处理污水,70%的受访者反映“环保经费紧张,设施维护跟不上”。五河县某社区主任无奈表示:“村里想建污水处理站,但每吨处理成本要8毛钱,全年缺口近10万元,只能先靠垃圾桶集中收集垃圾,清运不及时就堆成小山。”
综合分析调研数据,团队总结出三大典型问题: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资源循环利用观念缺失;污水垃圾产生速度超自然消化能力,治理系统存在结构性短板;环保投入不足制约治理效果。值得警惕的是,尽管目前污染尚未造成极端后果,但恶化苗头已不容忽视。
“农村污水治理不能只靠‘头痛医头’,需从意识培育、系统建设、经费保障三管齐下。”队长张书洋表示,团队将基于调研成果,提出“环保宣传进农家+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多元经费筹措”的解决方案,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此次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专业视角剖析污染成因。正如队员马婷婷所说:“看到清澈河道变成‘龙须沟’,更觉青年有责任守护绿水青山。要把调研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绿水清颜’重回皖北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