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阵阵,夏木葱茏,青春热忱,温暖社区。今年7月14日是王杰烈士牺牲6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徐州医科大学王杰精神“行走的思政课”暑期实践团的同学们,在完成对英雄故里山东金乡以及英雄牺牲地江苏邳州的探访研学后,迅速投入社区教育实践,先后在苏州、徐州、南通、无锡等地的8个社区及暑托班开展宣讲活动,累计服务青少年300余人次,通过多元形式推动红色精神在基层扎根。
引子:薪火相传正当时
七月初,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奔赴王杰烈士的故乡山东金乡,以及他英勇牺牲之地江苏邳州。他们沿着王杰烈士的足迹,探寻王杰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与王杰烈士的亲人、战友及当地居民倾心交流,成员们对王杰精神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感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山东金乡、邳州等社区探访研学
育苗:王杰精神润童心
八月初,实践团成员陆续返乡,在江苏省多市同步开展社区宣讲活动。他们创新采用“理论+故事+互动”模式,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生动课堂,让红色基因在基层社区落地生根。宣讲过程中,实践团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即通过王杰日记、老照片等史料与当代青年案例对照讲解;将讲授与互动结合,即设计问答、情景模拟等环节提升参与感;将统一与特色结合,即在标准化课件基础上,根据不同社区需求调整讲解重点。
在苏州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宣讲成为典型范例。实践团大学生怀热忱,向小朋友们讲述王杰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语言,将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崇高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将王杰“三不伸手”的崇高品格转化为小朋友能理解的“三个小约定”:不攀比夸耀、不挑拣零食、不索要玩具。
讲述过程中,同学们还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小朋友们思考王杰精神的时代价值。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纷纷表达自己对王杰精神的理解。有的小朋友说:“王杰叔叔不怕苦、不怕累,总帮助别人,我们也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小朋友表示:“以后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我要像王杰叔叔一样,勇敢面对,绝不退缩。”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苏州经开区青少年暑托服务中心讲述王杰故事
辐射:红色基因种社区
在徐州市民健社区、南通市如皋勇敢社区、无锡市春江花园社区以及庄桥社区等地的社区与暑托班,实践团成员们同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他们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小朋友们更直观地了解王杰精神。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要向王杰烈士学习,做一个勇敢、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实践团因地制宜创新宣讲形式,在多个社区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通过“视听触”三维联动模式——播放王杰精神相关纪录片片段、展示邳州王杰纪念馆实景图片、组织“如果我也是英雄”角色扮演活动,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教材。活动现场,孩子们或凝神观看珍贵影像,或争相回答感悟触动,在“你问我答”环节中,超半数孩子们能准确复述王杰“两不怕”精神内涵。这种“参与式+情景化”的宣讲模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和情感共鸣,使红色教育真正实现了从“入耳”到“入心”的转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江苏各地社区暑托班宣讲互动
此次实践团走进社区与暑托班开展宣讲活动,不仅让王杰精神走进了小朋友们的心中,也在基层社区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实践团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担当,让王杰精神在基层沃土绽放出时代光芒。
未来,徐州医科大学“王杰精神”行走的思政课暑期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更多形式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时代光芒,让红色基因传承更精准、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