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寻迹“秋收红”:湘大学子重走星火燎原路

    硝烟虽散、精神永存,追随伟人足迹、回顾光辉岁月。近日,湘潭大学红韵青风实践团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开展了参观学习、深度访谈与遗址探寻于一体的红色实践活动。

    在讲解员陶磊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参观学习。“场馆以‘光辉起点’为核心主题,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布局,全面展示1927年的秋收起义。”实践团沉浸于纪念馆里的“红色课堂”,并对场馆内存的文物、故事进行细致观察与记录,深刻感悟与理解“秋收红”的革命精神。

    为探寻文家市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路径,实践团专访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宣传科长甘武。他介绍,目前纪念馆在文物保护利用上践行 “三个坚持”“三个不断”;传播工作正推进“三个打造”。谈及未来规划,甘武提到,为迎接2027年秋收起义100周年,纪念馆将融入多维立体展示及交互体验项目,以此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其进行交谈,并回应将于本次实践活动中推出秋收起义版“红色剧本杀”,为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传播提供“青春视角”,让红色故事以更“新潮”的形式走进青年群体。

    此外,实践团前往秋收起义纪念园中的军事文化博览区进行实地考察。军事文化博览区由红旗靶场、退役武器展示点、民兵训练楼三部分组成,是湘赣边重要的国防教育项目。实践团成员有序开展实地研学,通过近距离接触军事设施、梳理相关历史脉络,并深化对革命军事文化的认知,为后续研学报告积累资料,切实提升对秋收起义纪念园军事文化的了解。

    “每一处遗址都是一座精神灯塔,每一次探寻都是一场火种传递。”实践团指导老师曾宇婷说到,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悟,前往杨勇故居、板栗树遗址等8个红色坐标,以网络直播、田野课堂等多元的形式传承红色精神,借“社交化传播”打破圈层壁垒,用“沉浸式体验”激活历史现场,让青年从红色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红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焕发生机。

上一篇:打造红色IP“新”矩阵,解锁乡村文旅“潮”路径
下一篇:“黄金水道”千帆竞发 港航经济活力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