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山东昌邑:用好红色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

山东省昌邑市红色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以昌邑北部为中心的“渤海走廊”,成为连接胶东、清河、鲁中和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生命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昌邑市按照“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工作思路,挖掘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真正让红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亮丽底色。

建实平台载体,保护红色资源。深挖红色资源,规划建设200处红色村史馆、10处专题展馆和1处主体展馆,着力打造“211”渤海走廊党性教育基地。目前,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主体馆、95处红色村史馆和10处专题展馆已建成投用,形成红色历史展馆规模群体,并广泛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党员干部在现场教育中感悟党史、汲取力量。截至目前,先后接待现场教学3952批次、24.03万人次。坚持体制内外一起上、齐抓共管快推进,持续实施“党史记忆抢救”工程,深入5省8市及辖区内330多个村庄,征集带有硝烟气息的红色家书、保存70余年的抗美援朝战地枫叶、胶东最早抗战报纸《大众报》原件等党史实物400余件(套),各类资料1800余份,保存下了40多万字的文字记录、200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3万多张珍贵图片。开展“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活动,编辑印发4期《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系列书籍,用文字留存红色印记。探索共建共享机制,采取“众筹”模式,向当地群众广泛征集党史文物,所有权依旧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快速提高征集效率。

讲活党史故事,唤醒红色记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蕴藏的精神富矿,组织编写革命题材作品、编拍影视教育片、编创音乐剧,为党员干部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编著红色作品方面,总结提炼出了把一切献给党的李福泽、人民作家峻青、革命气节大于天的张智忠以及永远跟党走的抗战堡垒村马渠村等著名革命人物和集体的动人故事,创作渤海走廊红色文化系列丛书和系列连环画册等多部革命题材作品。编拍红色教育片方面,实施革命历史题材音像留存和影视创作工程,对革命旧址和纪念地分别拍摄了视频资料,留存可视可听的电子资料,对所有能联系到的老战士、老英雄、老党员等进行现场采录,向社会征集内容线索,创作拍摄《渤海英魂》《人在档案在》《红色传家宝》等20余部党史教育微电影、微视频,并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可视基层管理服务系统等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拓展学习教育受益覆盖面。编排音乐剧方面,挖掘渤海走廊红色交通线故事,创作编排传承“红柳精神”的大型音乐剧《渤海走廊》,组织汇报演出7场次,观众近3600人次。

办好教育活动,赓续红色血脉。为保证红色传承效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活动,既提升党员干部的参与率,又扩大了对外影响。探索现场教学、课堂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四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分批次组织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到渤海走廊党性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受众7400余人次。创新搭建“党史故事·百家讲坛”党课平台,广泛开展“渤海走廊·红色课堂”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三进”活动,以党的奋斗历程为主线,讲述本地各个时期发生的大事件、出现的大英雄,再现鲜为人知的、感人的党史故事。组建18支以本地著名革命英雄名字命名的中小学“英雄中队”,让党史光辉精神代代相传。开展“渤海走廊”采风万里行活动,从招远出发,途经莱州、昌邑、利津、微山,跨越太行山抵达延安,追寻红色足迹,创新性打造“移动党史课堂”。组建“薪火”党史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百姓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各类宣讲队伍,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120余场次,受众达1.7万余人次。

上一篇:广西资源:“三色课堂”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开花”
下一篇:安徽全椒:“三团”推动年轻党员干部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