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党委将党建工作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有机结合,按照“党建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支撑”的总体思路,共同推动“三治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新路径,纵深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乡村精细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领导力”
抓实组织建设夯实战斗堡垒。构建以镇党委、各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组织为支撑,联建帮扶部门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均由村党(总)支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切实增强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力。抓实党员表率树立先锋旗帜。党员是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领头羊”“排头兵”。镇党委将抓基层党建与推进重点任务相结合, 推进落实“生态崇明 先锋行动”“花博先锋行动”,引导广大党员配合党组织工作,积极联系群众、倡导文明、服务花博、维护稳定。在党员活动日集中上党课,学习新知识,提高参与村域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目前,建设镇正逐步形成 “党员干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之间赛着干”的良好局面。
激发自治活力,提升基层治理“内生力”
建立制度体系。坚持“群众认可、务实管用、富有特色”的原则,组织引导群众广泛讨论、凝聚共识。通过党员积分制、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村民对于村级事务约法三章,建立积分公示墙等制度增强村民的参与性、合法性、针对性和权威性,引导村民自我教育、管理,推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建立决策机制。建立群众议事会机制,组织群众和村民代表,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参与村内重大事项讨论决策,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村民自治合力。建立协商机制。成立由本村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人才组成的党群联盟,参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协商和决策,献计献策,反馈村情民意,为村“两委”提供决策咨询,出智出力,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如,富安村党总支以退休老党员为骨干,凝聚和带动周边107户农户成立了“瀛佳快乐百户联盟”。重点围绕党的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改善、矛盾纠纷化解等开展工作,确保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议、群众评、群众定,切实提高村民参与本村发展的积极性。
依托法治保障,提升基层治理“约束力”
整合力量助法治。着力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双提升”,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工作经验和熟悉农村情况的人员,开展党员律师等驻区资源力量到村委报到。开展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等工作,为基层法治管理提供专业意见、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引导依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专业服务精法治。积极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将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村民组长等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村民,实现了全镇13个村至少配备三名农村“法律明白人”。普法宣传促守法。以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为载体,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农村广播系统,加强普法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放映法治电影、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习惯。
突出德治浸润,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
配优精干力量。每年常态化举办村“两委”干部专题培训,并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明乡村建设。大力整治大操大办、滥办酒席,倡导文明节俭乡风;大力整治“假、恶、丑”,倡导“真、善、美”的诚实守信乡风;大力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不断引导党员群众崇德向善,逐步形成了共同关注、共同推进、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树立道德榜样。对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方面的道德模范,持续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女乡贤”等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建设贴心阵地。在已经建成的镇、村、点“1+13+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打造“服务群众在家门口、群众议事在家门口、美好生活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