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1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将人才工作提升至国家战略核心地位,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为应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掌握发展主动权提供了战略指引。必须把建设人才强国作为一项长期性工程,摆在优先位置,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深入理解人才作为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需要从多维度把握其丰富内涵。从经济学视角看,在新发展格局下,人力资本已超越物质资本成为更具主导性的生产要素。依据内生增长理论,高质量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是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源泉,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彻底转变过去依赖资源规模投入的传统路径,坚定不移地走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从社会学视角看,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深刻重构,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领域的自主人才储备直接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长远竞争力,优化人才结构供给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支点;从哲学视角看,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良性的社会发展又为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和价值实现创造更优越的条件,二者构成了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这要求我们必须超越将人才简单工具化的传统思维局限,建立起融合学术贡献、社会效益、创新价值与个人成长的多维评价体系。

构建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精细化评价体系,是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制度保障。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应着重考察其理论创新的突破性和长远的学术价值,赋予更长的评价周期以保障其潜心研究;对应用技术人才,则应突出成果转化和市场认可度,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评价主体上应积极推动形成由政府引导、市场发现、专业组织认可、社会监督的多元化参与机制,切实强化同行评议在专业能力评价中的核心地位,有效避免非专业因素的行政化倾向干扰。构建“国家人才发展效能指数”,将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贡献度纳入地方和机构的考核体系,形成重视人才、善用人才的鲜明导向。

优化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的系统工程。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鼓励和支持人才在投身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攻坚战中锻炼成长,在应对国家重大风险挑战的一线实践中提升能力。搭建多层次、高能级的创新实践平台,完善国家层面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机制。打破体制内外的身份壁垒,畅通人才在学术、产业之间的良性流通渠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人才服务保障的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魄力、更实的举措,坚定不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眼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前瞻性、战略性眼光超前谋划和布局未来人才发展,加快培养和集聚更多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邓全生,江西省南昌市委组织部

 

上一篇:农家书屋蝶变城市文化灯塔——长沙润龙分馆书写全民阅读基层答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