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曾奶奶爱臭美,没事就爱自己捣鼓新衣服。这不,今年流行改良版旗袍,裁剪、缝纫、绣花、做盘扣,忙得不亦乐乎。几位“太极圈”的奶奶们穿上她缝制的旗袍,那个美哟。
女儿们打趣她,都七老八十了,臭美个啥?曾奶奶一口川音不示弱:幺妹儿,衣着得体是教养噻。
曾奶奶不简单,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上过私塾、学过女红,针线、刺绣、缝纫拿得出手。两年前老伴过世,四个女儿轮番让她搬过去,可曾奶奶爱清静:独居不代表我独活噻。
曾奶奶没有说谎,住了大半辈子的小区里,老闺蜜有好几个,“太极圈”、“书法圈”、“麻将圈”,圈圈不落。无论酷暑寒冬,清晨5点,伴着清越的古曲,街心花园里是奶奶们练太极剑的身姿,一伸一收,舒缓从容,如行云,如流水。曾奶奶胖瘦适中,气色红润,一招一式,是个老把式。
脱下练功服,换上飘逸柔美的真丝旗袍,才是曾奶奶的精彩一刻。复古的斜门襟、下摆单侧开衩、两条飘逸的丝带系在腰际,把墨绿色蔷薇暗纹提花真丝面料,裁剪得内敛又不失温婉。那些奶奶们眼馋得直咽口水,这个说“年龄大了都爱穿个真丝,就是太贵了”,那个讲“你的旗袍咋跟别人的不一样?”“这是今年流行的改良版旗袍,我学着外孙女的样衣缝的,只是换成了真丝噻。”曾奶奶一脸得意。
碍不过奶奶们的软磨硬泡,曾奶奶答应得空缝两件旗袍。可是一下子收到四五块真丝面料,有的姹紫嫣红,有的暗纹提花,奶奶们嘴上说“不着急”,眼中却透着一股馋劲。曾奶奶明白自己的使命,干起活来分外认真。缩水、过浆,用的还是老辈的法子。煮一锅米饭,未收干时倒出米浆凉透,将真丝面料放入其中浆洗、阴干,原本软糯垂坠的真丝便服帖了。
圆脸偏胖的王奶奶,得把领口开大些,而身材高挑偏瘦的张奶奶,适合贴上小半寸的立领。曾奶奶缝制旗袍,不仅颇费心思,创新的点子一个接一个。虽说奶奶们个个能吃能动,毕竟也都上了岁数。改良旗袍沿用的是复古的斜门襟,从上到下开了十几个盘扣,穿脱不太方便,曾奶奶便在后领处安上隐形拉链;对于过胖的赵奶奶,也有法子,把后领部位打上一串褶皱,给身材更多的宽松和包容。
盘扣于旗袍是画龙点睛,少不得。为了早日穿上美衣,奶奶们跑到曾奶奶家打起下手,跟着视频学做盘扣。从直行扣,到栩栩如生的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梅花扣等,有近百种之多,奶奶们眼界大开,戴着老花眼镜,飞针走线,有说有笑,一晃一个下午就没了。
曾奶奶的改良旗袍在小区里出了名,正赶上社区搞文艺活动,被大伙推举出个旗袍走秀节目。既然要表演,那就得练得有模有样,这不,一帮老奶奶正练得起劲呢。有人不解,这一大把年岁,为何有如此热情?曾奶奶答得妙,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