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高架桥下“长出”运动场 成都市民乐享“家门口运动空间”

市民在“家门口运动空间”打篮球。 

桥上的车辆川流不息,桥下打乒乓球、踢足球的市民大汗淋漓……在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原本的闲置空地被改造成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府青运动空间,不同年龄和不同运动爱好的市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运动场地。

“我们住的小区儿童游乐设施比较少,只有滑滑梯,小孩子喜欢这边的新鲜玩意儿,每天吃了晚饭就吵着要来这儿玩儿。”在“萌童乐园”区域,63岁的李漱华正笑着给玩跷跷板的孙辈录视频。

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市民正在运动。 

不远处绘着街头涂鸦的“滑板部落”,17岁的李俊涛从矮坡滑下,平地转身又攀上另一个障碍。去年学习滑板以来,他常在小区内练习,但狭小的场地总让他“施展不开”。今年7月府青运动空间开放后,他常常约上几个朋友,在这个宽敞、新潮的场地一练就是5小时以上。“这里的滑板区地面顺滑,而且在高架下练习不会晒到太阳,经常吹风也很凉爽。上周我几乎每天都来,最近因为要开学才减少到每周3次左右。”

儿童正在高架桥附近的运动空间玩耍。 

70岁的尹直筠在高架桥对面的小区居住了10多年,在府青运动空间尚未正式开放时,她就已经多次来此散步。对于她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跳广场舞的地方变大了”,他们的队伍大概有40人左右,几乎每晚都会跳上1小时。“这个桥下空间利用得很好,以前是空置的,去年开始打造了儿童游乐设施,也有很多成年人的健身器材。大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健康,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附近居民晚饭后都可以来逛一逛,休闲娱乐很方便。”

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市民正在运动。 

府青运动空间正是通过改造合理利用“邮票绿地”、开发“金角银边”,让闲置土地变废为宝的成都“家门口运动空间”打造成果之一。“家门口运动空间”是指市民从住家或单位等经常活动的区域出发1000米(15分钟步行距离)范围内,能够便捷使用的健身运动空间,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布局街道、社区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包括综合运动场、健身馆,全民健身的器械设施等。

此前,成都市多部门共同编制形成的《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指出,成都将形成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天府绿道和公园绿地融合植入体育设施为特色,充分激发城市“金角银边”空间体育潜力和加大存量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为补充的家门口运动空间供给体系。

市民在练习滑板。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指出,在大城市中要建设大规模的公园,仅土地成本这一项投入可能已是“天价”,而把“边角余料”利用起来,将零散的城市用地打造成“家门口运动空间”,对城市价值将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比如当前在城市中纵横交错的各种快速公路,不仅分割了建设用地,而且紧邻快速路的居住体验也不好。但如果能把这些紧邻快速路的零散小地块利用起来打造“家门口运动空间”,则能“变废为宝”,不仅大大节省了土地成本,还能提升周边的物业价值。

高架桥下“长出”运动场。 

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永韬建议,“家门口运动空间”作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一环,首先应有“规则”意识,在打造健身运动空间方面突出“普及型、便捷性、公共性”,应充分利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天府绿道等现有资源,统一盘活“金角银边”体育设施和存量体育设施,形成“家门口运动空间”供给的多样性。此外,“家门口运动空间”还应尽量实现体育运动场景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全覆盖,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上一篇:河北石家庄:采煤塌陷区“变身”绿色公园
下一篇:四川珙县村级事务“双线”监督 村务更透明 监管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