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厦门:“近邻”党建激活社会治理创新 邻里情更浓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基层。如何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尝试。 

1985年至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与居住地深田社区的居民结下深厚邻里情,手书“远亲不如近邻”明信片寄赠邻居,留下一段佳话。

这段佳话成为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感染了厦门、点化了厦门。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厦门市探索出“近邻”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福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龙在今年6月召开的厦门市“近邻”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场推进会上强调,以“近邻”党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行动,是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路径,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有益探索,是促进社会温馨和谐的有效抓手,要准确把握推广“近邻”党建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实现让生活更加便利、让社区更加有爱、让邻里更加和谐、让社会更加文明、让管理更加有效、让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金海岸小区金厝边党群之家开展民俗讲古活动。思明区供图

2021年来,厦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近邻”党建的推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做法,以“近邻”党建引领抵达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如今,“近邻”党建在全市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小区建立党支部,治理水平大提升”的厦门路径,成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一个个社区被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大家庭,“近邻”党建优势正转化成更高水平的“两高两化”城市治理效能。

守望相助已成厦门市鲜明的精神力量 

8月1日,一纸新冠肺炎疫情通告,前埔社600多栋楼外拉起警戒线。封闭式管理期间,前埔社1.4万多位居民更真切地感受到“近邻”党建引领下,居民间的守望相助。

厦门集美区铁路职工家属区小区借力生日会契机,党员睦邻,忆峥嵘岁月,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集美区供图

在社区大党委的引领下,党员带头亮身份亮服务,前埔社24位居民也组成“爱心帮帮团”,谁有需求,他们随叫随到。“我儿子8月6日要填报高考志愿,但家里唯一的电脑坏了,可以帮忙寄出去维修吗?”居民胡先生发出求助。帮帮团队长刘扬喜看到,二话不说就把自家电脑送上门。居民沈先生的孩子被开水烫到,帮帮团队员林赟迅速把自家药品送过去。

封控区外,上百位党员带着居民志愿者,有的当起话务员,一天接上千通电话,为封控区内居民解决大大小小上百件困难;有的当起送货员,每天一早,将最新鲜的蔬菜瓜果送到警戒线旁。

“近邻”党建激活了基层“微治理”,居民间的守望相助成为厦门市鲜明、生动的精神力量。

红树康桥小区,退休老党员张梅花家里有个盒子,最多时保管着邻居的30多串钥匙。下雨时帮忙收衣服关窗户,邻居上班了帮忙煲老鸭汤,临时照顾独自在家的小孩……一串串钥匙背后,是邻里间的信任。

万科城小区,党员带头成立的帮帮团,不仅帮自闭儿童治疗、上门维修家具家电,连柴米油盐都能共享。小区一位残障人士洗菜切菜不方便,大家每天轮流上门,帮忙洗菜切菜。

“厝边帮帮团”“能人服务队”“小巷和事佬”……一个个自治互助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陌生人社会”重回“熟人社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在形成。

基层一线的首创精神充分彰显 

8月24日,深田近邻小食堂开张,88岁的独居老人沈丽秀尝了口狮子头,“真好吃,老人咬得动。”作为厦门市首批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一,深田秉持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

深田社区是“近邻”模式的发源地。习近平同志在厦工作期间就住在这里,留下“远亲不如近邻”的佳话。现在,这段佳话成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感染了整个厦门。

今年来,市委把推广“近邻”党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部署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不折不扣抓紧抓好,形成各级书记带头抓、部门社区联动抓、软件硬件一起抓、党员群众合力抓、因地制宜精准抓、加强考评科学抓的“六个抓”工作机制。

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创建全省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密集出台。市商务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厦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求,全链条打造“15分钟近邻社区美好便民生活圈典范”。

各级各部门的“近邻”党建方案,同一个内核,却因地制宜创造了众多不同模式。深田社区运用“千百万”群众工作法,金安社区打造出“近邻1314”模式,禾山社区创造“幸福禾立方”,银亭社区推行“心有邻·爱有家”品牌……不能“照抄作业”,不能“关起门来憋”,我市“近邻”党建问计于群众,创新形成上百种差异化模式,基层一线的首创精神充分彰显。

厦门湖里区金尚小区党支部与久久爱心党支部签约共建,让社工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湖里区供图

探索中国之治的厦门实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城镇化率高达89.41%,位居副省级城市之首。“近邻”党建,成为厦门市抵达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有效抓手。

“一小区一支部”,我市确立年底前有物业小区党支部应建尽建的目标,如今已有1400多个小区党支部遍布全市,组织覆盖率90%以上。党组织“触角”下沉至城市小区、街巷、楼栋,党员干部下沉到群众中。

“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互动机制应运而生。党旗插在楼栋口,党员身份亮进电梯里。今年来,全市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0万多名党员融入社区,参与小区治理,破解民生难题8万余件。共建单位、社会力量等资源,也到所挂钩社区报到,全市打造出1100多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引入1400多家驻区单位轮值驻点,织密近邻服务网络。

居民群众成为“近邻”党建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群众评价社区、社区评价上级部门,群众打出的平均分,就是社区开展“近邻”党建的成绩单。

厦门市推广“近邻”党建,既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又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拥护和追随,更好带领群众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探索中国之治的厦门实践。

上一篇: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
下一篇:上海金山:“加减乘除法”激活党员教育“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