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温州市瓯海区打造“造血型”扶贫基地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近年来,温州市瓯海区积极探索慈善公益助力乡村振兴创新之路,通过三种模式打造“造血型”扶贫基地,为山区贫困户、低收入农户创造就业岗位,弥补农村短板、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全区已建立“造血型”扶贫基地11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3个、区级6个,慈善扶贫资金投入基地建设1339万元,为500余名山区农民、低保户和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增收达到4000元以上,使1800余亩荒芜土地重新得到开发和利用。

  一是“专业公司+农户”模式。即以专业公司为依托,通过慈善资金先行投入建设扶贫基地,后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山区低保户、困难户参与基地劳动,该模式为扶贫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如“森马瓯柑扶贫基地”,该基地由森马集团成立农业公司,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在泽雅镇龙头村承包200多亩山地建立瓯柑种植基地,吸收当地固定工和临时工90多人参加基地劳动;又如“泽雅凌云山林克良油茶种植基地”和“盛丰园种养专业合作社”都是采取该模式建设。该模式的优势是通过专业公司社和慈善资金的先行投入,使基地具有一定基础后,比较容易达到吸收当地低保户、困难户参加基地劳动就业的目的。

二是“松散型自愿参与”模式。即以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带动周边农户自愿参与。如泽雅镇五凤垟高山蔬菜扶贫基地,该基地先由包岙村一村民带头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后由其他村民自愿参加蔬菜种植。该模式中专业合作社发挥牵头、发动和组织的作用,负责与上级农业技术部门的对接,引进新品种和技术指导,帮助打开销路等,慈善组织主要是投入资金,改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放苗种补助,带动农户参与。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群众积极性高,参与面比较广,增收成效明显。

三是“一村一品“模式。即根据瓯海区农村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造血型”扶贫基地建设。如泽雅镇麻芝川村有种植枇杷的悠久历史,但前几年由于土地抛荒、铁路建设等种种原因使枇杷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无法形成产业,根据麻芝川村的实际情况,通过瓯海区慈善总会结对,募集慈善资金扶持该村重新种植枇杷,形成支柱产业,进而推动旅游业,达到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效果。三年以来,投入慈善资金27.5万元补贴农户购买枇杷树苗和山地开垦,调动群众种植枇杷的积极性,使该村种植枇杷树苗达到2万株,面积达到300多亩,原来荒芜多年的山地得到重新开垦,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重新种上枇杷树,麻芝川村又成了远近闻名的“枇杷村”。 在枇杷收成季节,全村有100多户村民从事枇杷销售,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有的村民通过枇杷销售收入达到几万元。

上一篇:贵州黔西:丰收图景美如画
下一篇:浙江临安:“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