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松潘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教育作为加强干部党性教育实践的基础路径,从“教育内涵、教育网络、教育质量、教育机制”四个方面着力,探索红色教育新路径。
从“根+魂”源头着手,深挖提炼红色教育内涵。加大革命历史文献和资料收集整理力度,红色文化挖掘研究工程主要包括文物史料全方位收集和红色文化学术性研究,以党史研究为主线,致力于大力开展党史口述史资料征集和革命遗址遗迹排查。强化红色文化挖掘队伍建设,一方面壮大本地红色文化挖掘队伍,塑造本地红色研究专家,另一方面采取外联外聘机制,引进长征精神研究专家,提高红色文化研究水平和深度;精心研发“体验红军生活,感悟长征精神”体验课程,开设“讲长征故事”“练军事技能”等激情教学,提炼打造“红色土司安登榜”“木牌借据”等教学案例,逐步形成“体验+激情+案例”立体式教学体系。
从“点+面”融合着手,优化布局红色教育网络。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融合到全域旅游开发,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相结合,推动红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精品旅游路线设计,实现红色文化熏陶和风景观光体验互促。将全县1个纪念总碑、2个会议遗址、6处战斗遗址、7个苏维埃政权遗址等红色资源,统一纳入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发展规划,推动管理集约化、使用常态化、利用最大化。突出科学配置、均衡使用教学资源,规划“红色教育松潘环线”精品教学线路,串联激活塔坪山战斗遗址、毛儿盖会议遗址等20余处红色资源,以红色遗迹为“点”、以历史脉络为“线”、以长征精神为“面”,加快构建系统完整教学资源网络。
从“精+准”细微着手,管控提升红色教育质量。先后选送12名县委党校优秀教师到井冈山、福建古田、广西百色等地学习培训;邀请本土专家、红军后代进课堂、上讲台,增强教学感染力、真实性;把党性教育纳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中心工作谋划推动,支持带动教学基地周边农牧民发展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推动提升培训质量、带动群众增收相得益彰。组织外来学员打酥油、搓糌粑、住帐篷,开展唱红歌、跳锅庄等活动,增进民族团结情感,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着力破解党性教育质量不高问题。
从“常+长”关键着手,完善构建红色教育机制。构建党性教育“党组织主体责任、纪检组织监督责任、党员干部自身责任”三级责任链条,确保责任主体明确,做到履责有依、问责有据。资源管理上,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资金,实现资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资源利用上,建立完善红色资源合理利用长效机制,采取“学员分流、教学分点、活动分批”方式,合理调用资源,避免超负荷利用、永久性破坏。教学管理上,建立“跟班人员评价+组织谈心谈话+班级民主测评”机制和党性教育实践锻炼机制,综合考核测评学员党性学习效果,通过量化分析找准教育培训薄弱点,持续推进整改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