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民政部等部署要求,北京市在2016年全面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六年来,北京市民政局始终坚持立足首善之区,做好首善之为,持续强化制度创新,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推动,高标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2016年,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起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残联配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高标准首都福利供给保障,将所有低保、低收入家庭残疾人,非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无业、老年、儿童、学生残疾人一并纳入生活补贴范围,最高每人每月可领取生活补贴1245元;将所有一级二级残疾人,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范围,最高每人每月可领取护理补贴300元。
随后,民政、发展改革委、财政、人社、残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流程,压实工作责任。截至目前,全市两项补贴已累计发放56亿余元,年均惠及30余万残疾人。
创新引领,持续提升政策惠民力度
压缩时限,提高为民服务的温度。2019年底,北京市民政局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流程,将近1个月的办理时间,压缩至最快3天完成。
下放审批权限,增强为民服务深度。乡镇(街道)直接受理申请,审核审批发放,简化流程。虽然审批权限下放,但通过强化后台数据集中比对系统审核、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发放的精准高效。
跨省通办,扩展为民服务的广度。今年,在民政部的科学指导下,该市提前缜密准备,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通州区率先完成了全国首例异地转件,受到申请人的高度认可。
智慧驱动,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优势
全面实现“业务办理无纸化”“补贴申请网络化”“资格校验智能化”。
全面实现业务办理无纸化。残疾人两项补贴服务对象全部建立电子档案,不留纸样。
线上线下皆可办,一门受理,全城通办。申请人使用手机或电脑即可线上提出申请,残疾人“足不出户办补贴”“指尖就可办事情”,“一次不用跑”成为现实。对于习惯窗口办理的申请人,线下可到任意乡镇(街道)申请补贴,不受户籍区域限制,全城通办。
实现“零材料办业务”。残疾人仅凭身份证号即可申请补贴,信息校验、资格条件审核、发放补贴、异常预警等全部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完成,“让数据多跑路”,为残疾人减负,为基层减压。
多措并举,提升业务系统数据核验质量。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不断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确保数据精准有效。通过建立交换数据对账机制,保证数据全量完整传输;通过建立交换数据环比机制,实时监控数据异常变动情况,防止错传漏传;通过建立交换数据归档机制,确保数据随时可查、精准追溯。
引入智能导办。结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和养老服务补贴津贴政策衔接问题,从细从实优化申请页面设计,增加业务办理“温馨提示”,引入系统智能导办,便于申请人精准选择进入路径,择高选择补贴事项,在高效便捷而人性化的业务申请流程中体现“智慧”。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部署,也是扎实推进残疾人福利体系建设的新航标。下一步,北京市民政局将以贯彻《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为契机,抓实政策落地,细化实施办法,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残疾人利益优先、首善标准;抓实多方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强化服务效能;抓实政策宣传,做实惠民服务,同时全力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北京民政要在全国干得最好”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三个聚焦”“三个基本”,推动残疾人福利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