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度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正在进行空调器整机装配。袁 兵摄 图②: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孙新梅(前左)示范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实操训练。王尚云摄 |
秋日的夜晚,安徽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治疗设备治疗室内,灯火通明。设备调试、逐一验证,收集参数、实时记录,中心首席医学物理专家卢晓明和他的团队正在紧张忙碌着。自2019年回国以来,尽管已是满头银发,卢晓明的科研热情依然高涨。
近年来,合肥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搭建平台、提供政策、优化服务,吸引汇聚了许多高层次人才。
搭建平台,人才引得来
山东长大、江苏求学、海外深造,63岁那年,卢晓明选择回国。“国内质子放射治疗事业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卢晓明说,看到患者远渡重洋求医,自己想要利用毕生所学为祖国的质子放射治疗事业出一份力的决心就愈发强烈。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转化平台之一,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建设之初,面临人才紧缺的难题,各方面工作都急需经验丰富的质子专家。今年5月,卢晓明组织申报的“合肥质子放射治疗临床研究中心”成功列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入库项目。“有平台才有舞台。”在卢晓明看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平台,将会吸引更多人才聚集。
科研平台既是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也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强大磁场。2017年,一场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墨子论坛”汇集了上百位海内外青年人才,谈鹏就是其中之一。“进企业、逛公园,加上学术交流,短短几天时间,我感受到合肥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一年后,90后谈鹏选择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工程科学学院特任研究员。
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墨子论坛”已举办5届。通过平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进人才475人,其中,54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63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如今,合肥市正紧锣密鼓搭建各类科研平台。“为科研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支持他们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开展科研攻关,能够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也有助于迸发更多创新活力。”合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葛建荣说。
创新政策,人才留得住
前一阵子,得知自己被认定为B类高层次人才时,中专学历的李光凤不禁喜出望外。创新检验方法、改进质检标准、获得专利授权……作为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中化室主任,李光凤在质检一线工作了近30年。“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过去常听人说。这些年,我获得了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技术能手等荣誉,虽然学历低,可也想申请试试看。”李光凤坦言。
身怀技能,却学历不高,人才认定该咋办?今年1月,合肥市出台《高层次人才分类偏才专才认定实施细则》,规定对产业发展急需、社会贡献较大,但未纳入现行人才目录、在认定系统中无法选择的人才,其认定申请可以提交联席会议。
何谓“联席会议”?原来,合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成立了特殊人才分类认定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为承担认定条件审核职能的市直主管部门,同时合肥市人力资源测评中心组建了“合肥市特殊人才分类认定评审专家库”。联席会议参加人员即为成员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专家。
9月4日,第六次联席会议上,李光凤凭借“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高技能水平,被认定为B类高层次人才。会上,像她一样通过认定的偏才专才共有108位。
根据政策,拿到B类高层次人才认定的李光凤可以享受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岗位补贴。“人才认定是一种荣誉,还能获得政策支持,我更愿意在这长期干下去了!”李光凤笑着说。
优化人才认定,创新人才政策。2020年以来,合肥市印发多份政策文件,从人才稳岗安居、企业引才奖补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其中,针对高校和公立医院建设中编制岗位瓶颈问题,合肥市还建立了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编制周转池”制度。
“工作近10年,一直没有编,心里总有些不安。”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章洪院说,去年医院编制公告一发,自己又符合条件,于是赶紧报了名。先笔试,后测评,再体检,不到2个月,章洪院就入了编。拿到编制的章洪院直言自己更安心、更有归属感了。
2016年以来,通过“编制周转池”,合肥市高职院校、公立医院等重点领域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仅合肥学院就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161名、特需人才31名,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优化服务,人才更舒心
这阵子,卢晓明更忙了。“治疗室里活儿不少,人才公寓又在装修,好在有人才服务专员帮忙。说起来,还是他们提醒我可以享受人才公寓政策的。”卢晓明笑着说。
他提到的人才服务专员,是合肥市近年组建的人才服务队伍,分为市、县、用人单位三级,合力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一方面,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有政策、项目、融资等需求,可以通过人才服务专员直接联系相关部门获得支持;另一方面,有些高层次人才面临配偶就业难题,我们人才服务专员也会帮忙推荐意向单位,牵线搭桥,解决后顾之忧。” 合肥市委组织部人才服务处处长周燕介绍,目前,全市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已有300多人。
让数据多跑腿、人才少跑路,是合肥市优化人才服务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2020年,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安居平台上线,重点产业企业和各类人才仅需10分钟在线填写资料,即可完成免费租房、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申请。
根据人才申报各类政策服务时反映的材料多、程序长等问题,合肥还建立了“一网通”人才服务体系,租购房补贴、人才团队申报、科研项目补助等50多个人才关心关注的事项,实现一网通知、一网查询、一网办理的无纸化、不见面办公。
点开网址,填写简历,在线申请……李光凤说起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过程,直夸“很方便”:“我只需上传电子版,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原件,公司会统一送去认证。自己不用跑,省了不少心。”
在谈鹏看来,这几年来,从科研经费到实验用房,从团队建设到生活补助,合肥市有关部门和学校提供了周到的服务。
“一入职,学校就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资助。我们要想申报国家人才引进计划等相关人才项目,学校还会组织校内预答辩,请有关领域专家和领导评审把关。”谈鹏说,这么多优质的服务,让他做起科学研究来非常舒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