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保留“海味”文化基因 浙江海上花园唱响“文艺复兴”曲目

舟山风渔民号子队排练新渔歌号子《阿家里格啰》。 尹倩倩 摄

“我的阿姐囝,我的阿姐囝。”伴随着一声声曲调高亢嘹亮、活泼跳跃的渔歌号子,浙江舟山风渔民号子队又开始排练节目。此刻,队员们正在编排的是新渔歌号子《我的阿姐囝》,通过歌舞秀和渔歌配唱相结合的形式,既保留了作品原有的“海味”,又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是舟山深耕海洋基因,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精耕细作,创作优秀作品的缩影。

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的舟山系中国首个国家级群岛新区,由1390个岛屿组成,构成了“千岛之城”独特的山海风光。

自唐开元二十六年设立县治以来,舟山市定海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千年古城”,形成了独特的“海上花园”风采。

山海为衣,文化为核,在蓝色海洋的“背景板”中,该区正以人文风情为创意画笔,唱响“文艺复兴”曲目。

“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个节目,就是想搬上国内外大型演出的舞台。”舟山风渔民号子队队长洪国壮表示,随着渔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打渔时代渐渐远去,为了将渔歌号子更好地传承下去,唯有不断挖掘整理,对原有作品进行大胆创新。

经过重新编排,《阿家里格啰》《十二道海鲜》《四汛渔歌》等一首首传统渔歌号子,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断升华。

舟山风渔民号子队随之走进了国家大剧院,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其中,由洪国壮编创的《渔歌号子》还获得了第四十六届中华文艺交流大赛第一名。

无独有偶,以非遗项目为基础的文艺精品,如原创翁洲走书新作《两只红膏蟹》、新编《太后见狄青》等作品也先后登上了各类舞台,舟山锣鼓、跳蚤舞在首届浙江民间艺术精品展演暨第七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评选活动中获奖。

作为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在数千年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色海洋元素优势。

审视当下,该区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依托定海地域文化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海风海韵中取材,还原、传承、弘扬海洋文化元素,创作出了一批批海味浓烈的文艺精品。

在定海区文化馆的排练厅,文艺工作者正在排练《数幸福》。

《数幸福》是一首男女声表演唱,在创作上吸收了舟山民间说唱元素,展现了一群饭后休憩时相聚一起的农民,相互之间“晒”出好日子,数起一桩桩、一件件的幸福事,展现了农民畅享“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鲜活场景。

“我们去海岛采风,看到村口围坐在一起聊天的老人,那场景历历在目,便有了这个创作灵感。”定海区文化馆副馆长韩侃凯说,群众的真实生活才是文艺精品创作的源头活水,他们通过不断的采风和细致观察,耗时5个多月,作品曲谱才有了雏形,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排练,不断打磨作品、力求精益求精。

“唯有到群众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本真,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为创作文艺精品奠定扎实的根基。”韩侃凯表示,他们还将通过深入群众和实际,收集更多关于新农村变化的鲜活素材,对《数幸福》这一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成为能够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美好情感、深受喜爱的文艺作品。

聚焦“海味”文化,拥有诸多文化基因的“千年古城”正激活诗画涟漪,一展“海上花园”别样风采。

 

上一篇:悦读乐清——擦亮读书之城文化金名片
下一篇:“建”证战疫——中央芭蕾舞团致敬抗疫英雄专场演出在武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