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在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体系,落实儿童工作职责,强化发现报告机制,织牢儿童关爱兜底网。
搭建一个平台。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通过开展“四点半课堂”“红色教育课堂”“候鸟课堂”“悦”读营等活动,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及城乡流动儿童因监护不周、陪伴缺失和教育资源欠佳等原因导致的故意及意外伤害、心理健康、多元化教育机会匮乏等问题,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自主品牌。
建设一支队伍。全区建立起861人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实现了乡、村(居)全覆盖和实名制管理,通过儿童主任定期入户走访,发放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卡,强化发现报告机制,进一步畅通关爱渠道。同时按照“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要求开展巡回培训,提升基层工作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儿童身边有贴心人。
健全“四个机制”。一是完善儿童信息报告监测反馈机制,根据村落自然地理条件、联络条件等情况,随时做好困境儿童基础信息收集、发现递送和数据共享等动态监测。二是完善儿童福利台账机制,按照困境儿童具体情况,逐个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实施保障服务。三是完善帮扶机制,将困境儿童实际需求与帮扶资源供给紧密结合,实施适度、及时的精准帮扶。四是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筹民政、教育、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实现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发力。
打造一个品牌。滨城区积极整合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先后打造“小桔灯·与爱童行” “小桔灯·筑梦安家”关爱未成年人、“围巾妈妈(爸爸)”结对帮扶困境儿童等多个服务品牌,架构了“小桔灯”系列儿童关爱服务品牌模式,为未成年人提供关心关爱服务。通过微心愿、个案服务、情暖冬日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孤困儿童“亲情有依、生活有护、困难有帮、成长有助”。截至目前,已结对百余名孤困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