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全力推动党的大政方针与基层土壤充分融合,精细构建党群的精神纽带、资源纽带和利益纽带,建设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精品特色社区。目前,南山区委正积极推进各级党组织互联互动、共建共享,调动社区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率先创建“暖蜂”一条街:打造快递物流业党建样板
这两天深圳天气转凉,来白石洲东社区“暖蜂”驿站的快递外卖小哥多了起来。“冷了喝口热水、累了椅子上坐坐,有个舒服的地方等单子,感觉我们的幸福指数高了很多。”在万众市场一带跑了1年多的外卖小哥李刚坐在驿站里,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刷着订单。
这个位于南山区沙河街道的“暖蜂”驿站,全天24小时开放,提供免费WiFi、防疫用品、充电充气设备等服务和物资。60平方米的驿站划分为“自助服务”“党建引领”“融入治理”三个功能分区,紧密对接小哥需求,小哥需要什么这里就有什么,是为快递外卖小哥这些辛勤的“户外劳动者”量身定制的。这个驿站是南山“暖蜂”行动的缩影。为把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快递小哥,南山区委抓实快递物流业党建,在沙河街道白石洲东等社区打造街区式党建示范点和多个“暖蜂”驿站,促进快递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白石洲东社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现有18个快递站点,从业人员215人,服务居民4万余人。顺丰、京东等9家快递分拣中心集聚白石洲东村形成“快递一条街”,沙河街道通过打造快递企业文化墙,将党建引领健康发展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同时还绘制了“暖蜂”地图,在19个“暖蜂”驿站制作了统一标识和指引。白石洲东社区党委牵头成立“蜂汇”骑手联盟,建设积分超市。汇聚辖区快递企业成立“蜂汇”骑手联盟,搭建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和会员服务共享平台,保障骑手群体合法权益。
社区党委还建立了骑手党支部,发挥支部正向引领作用。在社区党委带领下,骑手党支部探索出“望闻问切”支部工作法:“望”就是“每天兜一圈”,发挥快递小哥职业优势,协助社区了解文明创建等情况;“闻”就是“每次聊两句”,平时就将小哥关切的事情收集起来;“问”就是“每月跑几家”,社区党委联合骑手党支部到骑手家里慰问访谈;“切”就是“每月学一次”,邀请社区党委、热心商家出席支委扩大会,推动解决骑手反映的问题。数据显示,联合党委首批覆盖18家企业,管理2095名党员,服务辖区2万多名快递小哥(骑手),目前全区快递物流行业共有党组织17家、党员260名。南山快递物流供应链联合党委的建设如火如荼。
在“链”上开展服务,做实全周期“暖蜂”行动。以联合党委为龙头,将交通、企服、邮政等多个单位服务专员吸纳为委员,联动全区街道党工委开展调研问需,根据快递员“发包、运送、收件”的流程节点,布局建设就便型、集散型、居家型等多类型“暖蜂”驿站,为快递小哥提供精准服务。在发包环节,依托快递员集中取货的快递网点打造集散型“暖蜂”驿站,发放寻找党员海报,对新进网点和新入职快递小哥开展摸排、组建、服务“三同步”。在运送环节,快递员行动沿线建设就便型“暖蜂”驿站,如依托餐饮店、便利店、银行等提供多点位便利服务,做到抬头可见、遍地开花。在收件环节,小区物业、快递柜处植入“暖蜂”服务,因地制宜打造“暖蜂”驿站,方便快递员歇脚休息。
在“链”上聚拢资源,做强全方位“暖蜂”行动。依托联合党委中的职能部门行政资源、两新工委的红色企业资源,链接社区党委的党群服务资源,全面满足骑手“医食住行”等需求,编印《骑手服务手册》、“红色补给站地图”,建立“暖蜂”服务大联盟。比如,在医疗方面,南山区推动文华医药等药店为“暖蜂”商户,区卫生工委为快递小哥提供体检服务及健康咨询,区总工会为快递小哥发放体检套餐券、赠送医疗综合互助保障。
在“链”上发挥作用,做活全流程“暖蜂”行动。引导快递物流行业党建融入城市基层治理,鼓励引导快递网点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发布项目、自愿认领、实施服务、反馈结果、累计积分、兑换爱心”全流程志愿服务体系。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快递行业党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迅速铺陈,南山区正以最大包容度和吸引力将新兴领域从业者紧密聚拢在党组织周围。
构建产业链党建阵地:“三区融合”发展成效初显
走进南山智园,“跟党一起创业”“跟党一起创新”的字眼随处可见。漫步智园,明亮温馨、功能齐全的智园党群服务中心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被打造成园区的“总服务台”,企业和人才来中心就能找到党组织,真正做到有求必应、一呼百应。走进智园A5栋一楼的党群服务阵地、芯思杰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展厅,可以深入了解这栋楼里各企业发展历程和特色党建活动,借鉴学习企业党支部“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经验。
打造阵地是提升党建服务水平、激发党员归属感的有效途径。今年,南山区推出党建服务新模式,探索打造产业链党建阵地。桃源街道成立军民融合产业链联合党委,将11个企业党组织、150名党员凝聚在了一起,为企业装上了“红色引擎”。“以组织强‘骨’、建链活‘血’、公益铸‘魂’为脉络,充分发挥‘内联外通’的协调联动优势,构建‘党建引领——服务企业——反哺社会’的良性生态循环。”桃源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健介绍,依托军民融合产业链联合党委这个平台,定期举办交流学习活动,凝聚产业链企业力量,链接清华、北大、哈工大等高校资源,推动资讯交流、技术合作、供需对接,助力产业链企业良性发展。
产业链党建是南山区探索“三区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三区融合”,即社区、园区、校区融合发展,是基层根据产业特点、城市功能、社会人文、教育发展等特点进行的新探索。主要内容就是:在党建引领下,以社区、园区、校区党委为纽带,开展融资源、融人文、融需求、融信息、融发展等方面工作。
南山智园,园区分为一二三期,共有楼宇17栋,总建筑面积88.24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34家。2020年,园区总营业收入达到311.96亿元,纳税总额达到7.57亿元。智园周边高校多,它与南方科技大学相对而望,附近还有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城。为了更好地引领、服务园区企业党员职工,2015年11月,智园园区成立了党委,目前园区在册党员1391名,已成立78个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66.3%。智园党委成立后,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需求,牵头探索三区协同合作,让园区与周边校区、社区实现经济、社会、人文形态互融重构,形成自我优化的协同自治小社会生态系统。
据了解,目前“三区融合”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园区高新企业成为校区和社区联动融合、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既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基地,也是社区治理服务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周边大学校区主要进行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和策源地,为产业园区提供人才、知识技术和项目研发的支持,为社区治理服务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附近社区为大学校区和园区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务,为高校和企业人才营造一个适宜居住、休闲和交流的社会生态环境,是校区和园区人才发挥才智的空间、服务社会的场所。
“三区融合”实践的成效已然显现。推动从“各区孤立”到“三区互融”的转变。“三区互融”打通了连接屏障,搭建了协作桥梁,推动了资源优势互补。通过三区联席会议及活动、园区主动与校区结对、社区主动去企业调研牵线,高效地实现了校企供需匹配,同时通过发挥街道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鼓励校企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在园区和社区,提升了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率,进而通过一个个项目、一次次合作转化为一项项创新、一个个合作实践基地。
推动从“行政引导”向“社会自治”的转变。“三区融合”实践基地为各主体建立了系统的连接纽带,促进资源互动、人文互动、信息互动,各参与主体能依照机制规则实现小社会的良性自治。推动从“单元乏力”向“多元合力”的转变。“三区融合”实践基地的组织运作机制,充实了各自建设的资源力量,拓宽了发展的空间、提升了治理的效能,产生了“1+ 1+1>3”的效果。南方科技大学有关负责人说,“三区融合”打破了校区、园区、社区长期以来互不往来的“孤岛”状态,区域内各种资源充分融合、流动、转化,呈现出“产学研资介”新型创新合作格局。
破解社区居民融合难题: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来了就是深圳人”。在深圳,本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融合成为城市“末梢治理”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在人口密度高、企业数量庞大的南山区,如何让新居民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找回旧日邻里相熟的幸福感?
粤海街道大冲社区在这方面的创新探索具有借鉴意义。走到大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正门,上面的屋檐是一个“人”字造型,体现出社区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理念;下面是一个“口”字,连起来是个“合”,就是融合的“合”,融合是大冲社区最显著的特点。
大冲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也曾是深圳最大的旧改项目。当前,社区常住人口15000人,原村民仅有1800人;经济高度发达,社区商圈楼宇集中、人员密集,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近7万,治理难度很大;社区业态丰富,分布7个大型物业小区、800余家企业,是个典型的商住混合型社区。随着旧改项目的建成入住,大冲的小区纠纷矛盾也逐渐增多,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治理融合、资源融合、文化融合,实现社区的有效治理。
社区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破解大冲治理难点的关键一招。大冲社区目前有37个党组织,314名党员,“两新”组织占了九成。社区实行党委委员分片包干,每个委员各管一片,指导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支部评星定级。2020年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商户造成影响,发动股民党员带头为辖区商户减租免租2400万元,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社区党委全力推行“支部扎根”计划,全覆盖组建小区党支部。社区按照“一小区一阵地、一支部一项目”的工作思路,在所有小区都建了活动阵地,并把民生微实事等项目建设交给小区党支部牵头实施,让小区党支部有资源、有抓手,引领小区治理。现在很多居民有事都会主动找小区党支部来商量。小区党支部已经成了社区党委的得力助手。
社区党委和住建部门等联动,把居民骨干和外聘的法律、建筑工程等专业人员组织起来,在居委会下设社区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由委员会参与调解小区矛盾纠纷,监督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日常运作。管理规范了,小区的氛围也和谐了。
社区党委还推动各类党组织之间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实现“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问题共商”。比如,社区党委与参与旧改开发的华润集团结对子,联合打造“青年空间”“空中花园”等服务微阵地,长期免费给企业白领使用,解决了活动场地紧缺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现在各个党组织都凝聚在社区党委周围,在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积极反哺社区。
为了让90%的外来人口融入社区,社区党委充分利用社区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品牌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区家园氛围。社区针对本地居民与新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与难融合问题,积极开展具有传统特色的“开丁节”“家乡情大冲粽”等文化品牌活动,邀请本地村民和外来居民一起来参加,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来了就是大冲人”。实际上,大冲社区的实践在南山区不是个案,南山的不少社区都形成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党建引领是社区实现融合的根本基础。在推进社区治理的进程中,充分重视发展社区基层党支部、园区党支部、企业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社区各个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共治、团结社区居民群体、推动社区有效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多元共治是社区实现融合的关键要素。充分挖掘辖区内多元主体特别是物业单位的力量,探索建立“党建+物业联盟”的共治模式,成立多专业、多领域服务队伍,同时建立服务机制和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明确各自服务重点及难点,真正构建出社区有效治理的“多元共治”党建共同体。
资源整合是社区实现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包括辖区单位的活动场所、服务设施,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科技化信息资源等,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双向服务、多方协作的互助平台,实现推进发展、促进和谐、互助多赢、社会融合的美好愿景。
专家评价,南山区以“党建共建、物业共治、文化共享”为工作路径,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有效统筹多方力量,推动社区各类主体打破壁垒、填补真空、突破藩篱,增进互联互动,加强互帮互助,营造社会融合氛围,探索出一条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履行新使命,实现新目标,党的领导是关键。南山区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深圳市委提出的“标准化”和“标准+”理念,在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先锋区的实践中,扎实推进精品特色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路径,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