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红(红色文化)、最优(优秀传统文化)、最古(古村落、古建筑)、最文(区域文化)、最特色(区域特色)……以“五最”为特征,福建省宁德市百个社科普及基地把散落闽东山海间的各类普及资源“串点成珠”。
宁德市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坐落在海拔350多米的山坳中,是一个拥有370多年历史的畲族村落,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美誉。该村仍保留有畲族花斗笠、手工刺绣畲族服饰等传统技艺,以及“二月二、三月三”畲族歌会、三月三做“乌米饭”等传统的畲族民俗文化。
2019年,为保护上水村现有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儒乡在上水村建设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的畲族非遗馆、体验馆,以展示上水花斗笠、畲族刺绣等工艺品,体验畲族菅时粽、畲族糍粑制作,为畲族传统文化提供传承和弘扬的舞台,推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今年4月,上水村挂牌成为第二批新时代宁德市百个社科普及基地。当地官方表示,以普及畲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目标,以“非遗馆”“体验馆”为载体,打造社科普及基地;并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基地的平台优势,加大地方畲族文化推介力度,扩大社科普及基地社会影响力。
寿宁县下党乡,福鼎市赤溪村,福安市下岐村……宁德市社科联逐一进行走访并授(挂)牌,把一面面牌子送到乡村(社区)及有关地点,影响力也逐步增强。
宁德市社科联负责人表示,各县(市、区)筛选上报的点基本涵盖了闽东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征,对闽东优秀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扫描和摸底。尤其是基地载体把散落各地的“珍珠”串了起来,既弘扬了“闽东之光”,也增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文宁德”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和智力支持。
结合授(挂)牌活动,宁德市社科联深入一线宣讲,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屏南县耕读文化博物馆馆长张书岩说,被授予市社科普及基地后,开展各项活动更有底气,更有针对性,更有目标了。
为做好基地授(挂)牌工作,宁德市社科联一行上高山入海岛、进企业下厂房、跑工地走田头,跑遍全市9个县(市、区)94个乡镇61个村,行程6000多公里;召开百场座谈会,与当地镇、村干部,基地负责人共同探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课题。
“社科普及基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工程,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宁德市社科联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提高社科普及基地影响力、引导力、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