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生命之光项目服务于患有大重病、重度残疾且因病致贫需要救助的家庭。围绕康复对象及其家庭,从个案介入开始,唤起家庭内生动力,以躯体康复为主,加上心理支持、疾病预防、人际支持网络等辅助支持,帮助救助对象改善状态,恢复到满意的生活,增强幸福底色。
项目通过“基层吹哨,多方联动,精准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更快速地发现救助对象,多方参与落实服务需求,做到服务内容的精细准确。
一、基层吹哨,做沉默的少数的“吹哨人”
江宁路街道设计了三个基层吹哨点:街道救助所、街道残联,以及14个居委会,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发现救助对象,并吹响救助执行的哨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两个吹哨点同时吹哨的情况,极大地保证了救助对象的需求第一时间被发现,及时将救助对象纳入救助范围中。
二、多方联动,整合资源职能部门“跑起来”
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救助资源分布在各部门、各单位,资源和信息难以共享。针对这些问题,街道采取“多方联动”的策略,包括政社联动、社义联动、社企联动和社研联动等。通过多个部门联合联动,不仅整合了救助资源,还能确保对项目进行有效、全面的管理,最终服务好救助对象、落实好救助政策。
三、精准服务,“一对一”施策精准评估显温度
生命之光的精准救助采用“一对一”菜单式的精准救助模式,做到服务对象精准评估,服务内容精准施策,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社会救助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精准的服务使得执行过程不重复,救助方向更加明确。
项目运行至今,走访服务对象110户,展开需求评估67户。为救助对象提供政策引导服务298次,心理疏导服务146次,能力提升服务26次,社会融入服务8次,资源链接服务85次。
生命之光救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救助基层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对弱势群体有感情的新队伍。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了新队伍对新时期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好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