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双减”下教培机构如何监管与转型?江西发出“政声音”

“双减”下教培机构如何监管与转型?江西发出“政声音”
图为小学生“花式闯关”期末乐考,进行科学科目测试。(资料图) 韦亮 摄

“双减”政策下,教培机构应如何监管与转型?正在南昌举行的江西省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围绕相关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发出“政声音”。

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侵蚀着基础教育的健康,部分教培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贩卖焦虑”,致使家长和孩子陷入“教育内卷”的漩涡,加剧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

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给“虚火旺盛”的教培行业下了“一剂猛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扩张得到遏制,中小学教育迎来发展新契机。

在中学工作了30多年的江西省政协委员、南昌市豫章中学校长陈平认为,从教育规律上来说,学生负担太重,不仅会影响身体,而且会抑制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剧场效应”导致基础教育严重“内卷”,“双减”政策出台,恰在其时、恰在其需。

民盟江西省委会称,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因此,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不能“雨过地皮湿”,更不能“紧一阵子、松一阵子”,过后还是原来“老样子”。

民盟江西省委会建议,突出教育部门监管主体作用,严把培训机构审批,将各类培训市场业务纳入统一监管,消除监管盲区;有效整合教育、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力量,从严从细加强日常监管,关停不合格培训机构,杜绝学科类培训“此消彼长”;及时制定“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管理办法”,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联动机制,对在职教师、合作办学项目等进行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对“双减”政策之后,依旧参与校外培训的教师严肃处理。

民建江西省委会提出,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尽快明确学科类和非学科的界定标准,积极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顺利转型。同时,基于教育部明确的学科类与非学科类范围,依托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了《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指引》和《鉴定指标》。

“对教培机构的监管和整顿,既要堵,更要注重科学疏导,充分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非学科培训的需求。”民建江西省委会还建议,加大对优质非学科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如体育类游泳项目,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游泳场馆,增大游泳项目培训覆盖面。

上一篇:减负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兼顾?“双减”催生课后教育系统重建
下一篇:寒假迎冬奥,看这些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