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世界自闭症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被叫作“星星的孩子”。他们似乎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人们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有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 

让“星星”不再孤独,如何及时发现、治愈孩子的内心? 

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 

中国自闭症儿童或超200万 

提起“孤独”“自闭”,人们似乎总是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心理问题”,但从专业的角度说,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严重的发育障碍性障碍。罹患孤独症的儿童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社交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有数据估算,中国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 

“这一疾病将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学业等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治医师张丽丽表示,儿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为及时诊断该类疾病、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从而积极改善儿童长期预后,使儿童能尽快融入集体及社会生活,及早发现儿童发育进程中孤独样症状尤为重要。 

但在现实中,由于认知有限等原因,父母往往很难发现孩子内心的异常。 

张丽丽记得有一个两岁的患儿,确诊之前,因为一直自己玩,妈妈并没有发现异样,总是认为孩子很乖,“直到发现孩子说话延迟,喊其名字也不回应,基本和家人没有目光对视,也不粘着妈妈一起玩,妈妈将孩子带到医院就诊,才被判断出孤独症。” 

“孩子的母亲很伤心,后经医生劝说,积极进行了康复治疗,一年后回来复诊,孩子的状况才有所改善。”张丽丽说。 

专家表示,如果家长能尽早发现孤独症孩子的不同之处,就能争取到非常宝贵的就诊、早期干预的机会,可明显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结局

如何及早发现孤独症? 

不看、不理、不说……孩子这些行为需注意!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哪些异常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专家提示家长,要关注孩子这些特殊表现。 

“首先是婴儿时期,孩子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表现异常。”张丽丽说,从生理上说,婴儿时期的孩子睡眠过少或过多,哭声很微弱或者尖叫,或出现特别安静、异常烦躁不安,不易被安慰、喂养困难等状况,应引起家长注意。 

此外,专家认为,社交活动在生命初期已经出现,在母亲哺乳或对着婴儿微笑时,即使是三四个月的小婴儿也是有回应的。如果孩子听到声音不理、不看、不说、不笑、不能辨认,也可能是孤独症的表现。 

“比如听到声音没有反应或不能追视物体,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的人脸或物,被逗引时不发声或很少笑,不能辨别妈妈或者带养人和陌生人的面孔,对妈妈没有太多的亲切感,对陌生人没有警觉、恐惧及躲避行为,缺乏好奇心,兴趣范围狭窄。” 张丽丽说。 

专家指出,孩子1岁后,如果对语言指令没有反应,熟人叫其名字像没听见,回避别人目光,缺乏与人对视的非言语交流,更不容忽视。  张丽丽介绍,“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若孩子进行大运动落后于同龄幼儿,学会走路就喜欢不停地、无目的地跑,缺乏象征性游戏,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对周围环境和小朋友的活动不感兴趣,行为刻板,如走路只认一条固定路线,喜欢的玩具、饮食习惯单一,家长应重视。” 

到了孩子学龄前期,孩子同环境的交往需求与能力,将进一步反映出问题。“要仔细观察孩子是否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是否只喜欢一个人玩,是否不会交朋友,能不能理解假扮游戏,能不能把日常活动融入游戏中?” 

此外,专家还列举了更具体的表现。比如,孩子存在交流障碍,经常重复听到别人或电视中的短句,语言发育差,倾向于用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又比如,孩子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显得非常刻板。 

“训练孩子大小便有困难,孩子不能控制大小便,孩子不在意他人感受,不会遵守规则等情况,也是重要表现。”张丽丽说。 

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 

专家:家长呵护,科学治疗 

早发现、早确诊、早干预、早治疗,这是科学治疗孤独症的关键。 

专家强调,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立即干预毋庸置疑。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一些孩子,即使最专业的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学专家也无法进行立即的确诊,这时家长不要抱着“等一等”“再看一看”的想法,无论诊断或疑似诊断孤独症,都应该尽早干预。 

目前,孤独症治疗的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地板时光、关键行为训练技术、早期丹佛干预模式等。专家表示,不同患儿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建议家长选择正规康复机构,使用科学的干预方法。 

此外,专家进一步指出,孤独症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呵护。 

“需要注意的是,在看护小月龄的婴儿时,建议父母亲自养育婴儿,增加与婴儿的亲子交流,”张丽丽说,比如,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地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 

专家表示,随着婴儿月龄增加,要逐步培养其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可助其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 

“对于幼儿,要给予其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玩一些功能性游戏,做简单的家务活。”张丽丽称,引导孩子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鼓励他们帮助家长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能一定程度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更进一步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

上一篇:北京市民政局发布2021年第一批备案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公告名单
下一篇:“爱与信任,是对抗孤独症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