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网据乐清市民政局消息,近年来,乐清市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依托大数据技术,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整合多元救助力量,打造智慧救助数字平台,实施数字化社会大救助“1168”工程,实现救助服务由“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迭代升级,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不能少”。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2.23亿元,同步撬动社会资金26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45万人次。成功获评全省唯一的民政部“2021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入选全省数字社会最佳案例集。
一、聚焦高效救助,搭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工作体系
一是搭建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市级,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打造全省首家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镇级,以“社工招聘+机构引入”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25个乡镇(街道)社会大救助服务分中心全覆盖;村级,实现514个村(社区)社会救助联络站全覆盖,由“一肩挑”干部作为负责人,有效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纳米”。
二是打造系统集成的政策体系。提档升级“1+X” 救助惠民政策体系,完成救助政策整合提升,将教育、医疗等救助标准提升到全省一流水平,形成包含73项部门救助政策、33类社会帮扶项目、27项民生服务事项以及20余项就业激励举措组成的“共富福利池”,全领域覆盖困难群众需求、全方位提升救助标准,困难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如,困难家庭大学生教育救助标准从每学年6000元提升至8000元;低边家庭医疗救助起付线从54774元下降至0元。
三是建立多元立体的督导体系。将数字化社会大救助纳入“乡村干部考评办法”,并作为各乡镇(街道)每季度“村社擂台赛”比拼项目和晾晒内容,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创新三色评估管理机制,根据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政策落实率、救助精准率、群众满意率等核心指标定期进行排名,分别按照“红橙绿”进行定档通报,倒逼工作高效落实。
二、聚焦数字赋能,强化多跨协同、精准高效的平台支撑
一是群众诉求“一键申请、一站受理”。针对困难群众多部门求助需要多头多次跑的问题,研发“一站式”受理功能,困难群众只需使用手机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及户籍地址,就能实现多部门救助诉求“指尖申请”,受理耗时最多2分钟,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次跑”。对于不会使用手机的困难群体,开通8890热线,由专职社工、村社干部、结对党员主动上门协助申请。
二是救助政策“智能匹配、一网打尽”。针对救助政策分散繁多,造成救助缺位的问题,研发救助政策智能研判功能,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全面汇集23个部门73项救助政策,仅20秒就可根据救助对象信息,为其自动匹配可享受的政策,并一键推送至相关部门办理,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政策“应享尽享”。如,虹桥镇一名单身母亲,患有肢体残疾,年仅6岁的孩子还被确诊为白血病,纳入低保后,平台通过智能研判,发现该户对象还可享受其他7个部门的10项救助政策,每年可增加各类政策补贴约4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45万困难群众增办3.5万个救助事项,平均办理时间仅3天。
三是困难对象“主动预警、一个不漏”。针对因病因家庭主要劳动力亡故造成困难的对象,开发主动预警功能,通过打通医保数据和人员亡故信息数据,自动筛查一年内自付医疗费用超过5万元和18-60周岁家庭主要劳动力亡故的对象,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对象,生成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入户核实,开展救助帮扶,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已主动筛查发现疑似对象2262例,经调查核实后,共发现因病致贫和因缺失劳动力致贫家庭56户,现已全部进行救助。
三、聚焦温暖救助,打造“政社协同·多元帮扶”的服务标识
一是政社深度协作。全力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创新构建三级救助服务联合体,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唱戏的帮扶格局,有力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的便利性和积极性。市级层面,建立公益慈善基地,引导特色社会组织凭品牌项目入驻,结成公益慈善联盟,与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形成救助服务联合体。镇级层面,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13家社工机构和103名专职社工,链接辖区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救助服务。村级层面,发动5500余名党员、村双委、乡贤成立514支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伍,对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帮扶结对、经常性探访关爱,及时解决群众困难。
二是项目多元特色。积极响应新时代群众社会救助新要求,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大力培育多样化服务方式及亮点突出的特色帮扶金牌项目,推动偏向物资的单一救助模式向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型的多元救助模式转变。如残联在“携手助残”方面,打造全国首个人工耳蜗植入全龄段全免费的城市;卫健局在“阳光助医”方面,建成全省首家县域全覆盖的远程医疗中心,让偏远地区困难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公益慈善联盟已打造曙光计划、爱苗工程、有爱无碍等特色项目9个,开展帮扶活动313场,服务对象3660人次。同时,各乡镇(街道)根据当地困难群众特色,量身定做品牌项目,如位于山老区的龙西乡“助联体”,创新推出流动的“共富车间”,通过来料加工解决60余名低收入群众就业问题。目前,25个乡镇(街道)已推出特色品牌项目25个,开展帮扶活动880场。
三是供需精准匹配。研发“社会力量供需匹配”功能,建立33项“物质+服务”项目需求库,梳理154家社会组织及爱心企业供给库,以群众点单、社会力量认领以及社会力量发布、群众认领的形式,实现双向供需高效匹配,实现精细化的“滴灌式”帮扶,全面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困难群众点亮“物质+服务”项目219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