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开始网络展播
据国家民委消息,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于9月1日起开始网络展播,展播将持续至9月19日。 本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各族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集中展示党的
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9-02杭州临安:廉政宣传下乡 助力清廉村居建设
9月1日,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廉政文艺宣传队在石门村表演快板小段《清廉高虹》。 9月1日,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廉政文艺宣传队队员在写廉政文化对联。 9月1日,党员志愿者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石门村引导村民用手机扫码进入村务平台,了解村级在建工程和村级财务。 9月1日,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的监察联络员(左一)在给石门村村民介绍村里的旧村改造工程。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纪委创新廉政教育模式,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9-02从“黄龙府”到“诗乡”:2600农民诗人书写新生活
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诗乡。 人说塞北好风光,独具特色属诗乡。整齐村屯绿化美,家庭轿车排成行。村村建立文化室,屯屯建设有广场,精神面貌大改变,人人着装讲时尚。 初秋午后,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四合村的小广场上诗意正浓。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妙语连珠,笑声不断。这几位老人是巴吉垒诗乡诗社的成员。 巴吉垒镇坐落在中国东北吉林省中部,位于素有黄龙府之称的农安县内,是黄龙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龙府是中
作者:李丹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1“江北水城”流淌运河文脉 沿线遗产保护与传承并重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临清段。 结构精巧的鳌头矶、深受运河文化熏陶的光岳楼、全国仅存的运河钞关京杭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江北水城山东聊城留下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位于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的临清,更是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并在当下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对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进行资源整合、业态结合、文旅融合,让其重新焕发时代生机。 媒体记者走进临清运河钞关采访。 2014年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
作者:赵晓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1甘肃金塔蛋雕艺人指尖技艺:毫厘之间承载大千世界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田吉文运用阴刻、阳刻、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创作精美作品。(资料图) 常人眼中作为废物被丢弃的蛋壳,在田吉文看来,却是手心里的宝贝。他手握刻刀在蛋壳上游走,日月山川、人物肖像、文字景物、花鸟虫鱼逐渐呈现毫厘之间承载了大千世界。 田吉文是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2003年,17岁的田吉文从老家到新疆哈密,在一家酒店做学徒,跟随师傅学果蔬雕刻。由于勤学苦练,他的雕刻技术长进很快,并
作者:卢玉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9-01广州:高质量打造世界级滨江文化景观带
文化是生产力、影响力。8月30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三次会议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作落实《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情况的报告。报告称,广州将扛起岭南文化中心功能担当,重点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性、牵引性、标志性的文化项目,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宝贵财富。 近年来,广州城市文化魅力日益彰显。舞蹈《醒狮》、曲艺《大营救》等一大批文艺作品获得国内国际大奖,粤韵广州
作者:魏丽娜编辑:广州日报日期:2021-09-01青海黄河流域河湟文化首次被立法保护:含戏剧、城址、村寨等
图为青海黄河流域。 李玉峰 摄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而在黄河发源省份青海,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首次立法保护包括传统戏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址遗存、手稿抄本在内的河湟文化。 记者8月31日从青海省海东市官方获悉,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将于9月1日公布施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
作者:胡友军 张添福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洋学生”进杭州乡村:学睦剧跳竹马 着迷中国传统文化
图为 洋学生学唱睦剧。 屏门乡供图 学习睦剧很有趣,也令人着迷。短短2小时,来自俄罗斯的Alex已学会转身、连步等睦剧基本动作。 Alex来中国已有5年,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介绍,我特别喜欢中国文化,这次也折服于睦剧的魅力,所以一学会就兴致勃勃地向朋友展示。 学跳竹马、学唱睦剧在杭州淳安屏门村,因洋学生的到来,原本宁静的村庄多了几分欢乐。包括Alex在内,这群洋学生均是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的海外
作者:钱晨菲 汪苏洁 余荣晓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山西木雕艺人20年钻研技艺:盼多种工艺融合推动传承
20年的生涯里,王全胜已制作了300余件清刀木雕作品。 王全胜供图 30日,山西太原小店区刘家堡村,54岁的王全胜在工作室忙碌着,用手中的刻刀,一笔一笔细致刻画着木雕作品,房间内摆放着观音像等木雕作品。 2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全胜与木雕结缘。本来我是准备去买一件木雕作品,但当我看见那些工艺品时,就被它们的造型、纹路吸引了,想学习木雕。王全胜告诉记者,由于家里两位叔叔之前做过木匠,回来后的他
作者:吴琼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甘肃庆阳非遗香包蜕变记:千年民俗技艺接轨现代“潮生活”
今年56岁的刘兰芳,做庆阳香包已有48年。(资料图) 张煜琛 摄 除了端午节佩戴,香包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在甘肃省庆阳市,95后小伙张煜琛和母亲刘兰芳,结合香包绣制技艺开发了胸针、耳环、生肖挂件,让当地流传千年的民俗技艺,走入当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8岁学针线,12岁进绣房,进了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这首庆阳民谣,是刘兰芳的成长的写照。今年56岁的她,8岁就跟着姥姥、妈妈学习绣香包,做枕头、鞋
作者:冯志军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31“80后”台青福州学漆艺: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来到福州学习漆艺将近七年,台湾青年林芊劭自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亦深感需要继续学的还有更多。 台湾做漆偏向于器,而大陆更注重凸显漆性,甚至会把漆画这个门类独立出来。林芊劭2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多学,带回台湾发扬、推广。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于台北的林芊劭,2011年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上大学时,他主修书画艺术,辅修工艺设计;在辅修课程中,为修学分接触到与漆相关的知识,初识简单的漆艺技法。
作者:闫旭编辑:中新社日期:2021-08-30时隔13年,承载西安人文化记忆的钟楼书店又回来了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西安钟楼书店外景(8月27日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1959年西安钟楼书店外景(钟楼书店供图);右图为:无人机拍摄的西安钟楼书店外景(8月27日,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安钟楼书店内的读者(钟楼书店供图);下图为:读者在西安钟楼书店少儿区阅读(8月25日,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8-30安徽休宁:徽州钟表匠 时间守护者
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钟表匠程更新。在他家的客厅里,整整齐齐摆放着各式各样,不同年代、不同国别的时鸣钟,每逢整点,钟声合鸣,余音绕梁,宛如交响乐。 1961年,15岁的程更新开始学修钟表,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将钟表的摆轮、传动轮、发条、指轮等零件拆了装、装了卸,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渐渐地成为古镇上驰名的钟表匠,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来找他维修钟表,这一修就是45年。 修钟表这行当易懂
作者:施亚磊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1-08-30摆摊之余出了2本书 菜市场里的女作家:生活永远第一位
陈慧没有想过会成为作家。 媒体镜头突然对准她,她没感到多么惊喜。你跟卖烧饼的说你上电视了,烧饼会便宜吗?出了两本书,日子没什么改变。她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菜市场里的二道贩子,写作是爱好,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 历尽生活的捶打,她在菜市场细数人间百态,用文字抚平心里的褶皱,将生活的疙瘩捋顺。 日子在热闹和安静间循环往复。当切身之痛转化成深层的自我抵抗,一个乡村妇人的韧性,从原始中生长出来。 很多个阳光
作者:郑梦雨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1-08-27河北吕家村:太行深处古村落 依托文旅富农家
8月26日,游客在吕家村游览。 8月26日拍摄的吕家村(无人机照片)。 这是吕家村内的咖啡馆(8月26日摄)。 8月26日,游客在吕家村的咖啡馆内休闲。 8月26日,游客在吕家村游览拍照。 吕家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地处晋冀交界太行山深处。村内古民居以石为墙、依山而建,青石灰瓦的古老院落背靠青山、错落有致。2012年,吕家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吕家村深入挖
作者:骆学峰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8-27山西新绛:家门口的非遗工坊“雕”出美好生活
妇女在指导下学习澄泥砚制作技艺。 妇女在指导下学习澄泥砚制作技艺。 妇女在指导下学习澄泥砚制作技艺。 绛州澄泥砚。 8月25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光村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近百名参加陶艺专业培训上岗的妇女在指导下雕刻、砂磨,制作绛州澄泥砚。 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大力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越来越多的巧匠、巧姐靠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作者:高新生编辑:人民网-山西频道日期:2021-08-27广州增城传统木雕:方寸之间彰显民间手工艺魅力
何锦祥为增城传统木雕雕字。 增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记者26日从广州增城区政府获悉,增城传统木雕技艺近期被列入该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木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广州增城传统木雕在明清时期走向成熟,凭借独特风格、出色工艺,形成了具有卓越艺术成就的流派,至今在腊圃报德祠、小楼何仙姑家庙等传统建筑物里仍留下增城传统木雕创立人何世林的经典性作品。 增城传统木雕分为建筑木雕和日用木雕。建筑木
作者:程景伟 黄丽萍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6重庆:“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即将对公众开放
8月25日,参观者在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上参观、拍照。 8月25日,参观者在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上观赏体验。 8月25日,参观者在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上参观拍照。 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将于8月27日在重庆礼嘉智慧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该艺术展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形成艺术作品与人的互动,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创新的文化体验空间。
作者:王全超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8-26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在拉萨开幕
8月25日,观众在宗角禄康公园观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 8月25日,观众在宗角禄康公园观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 8月25日,观众在宗角禄康公园观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 当日,西藏70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开幕。本次展览分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两部分,编选了时间跨度达70年的200余幅摄影作品,集中展现了西
作者:陈福平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1-08-26西藏雪拉藏纸:承载千年墨香
在拉萨市尼木县,手艺人正在加工雪拉藏纸。 冉文娟 摄 雪拉藏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在西藏,人们提起雪拉藏纸时总会忍不住称赞。 在拉萨市尼木县,雪拉藏纸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品质被列为西藏三大藏纸之一,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经时间洗礼,雪拉藏纸制作技艺在一代代手艺人中薪火相传,承载着千年墨香。 在拉萨市尼木县,手艺人正在加工雪拉藏纸。 冉文娟 摄 在尼木县雪拉村,年过七旬的次仁多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作者:冉文娟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