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火”到消费圈 探索传统文化IP的变现之道
春晚走红的《只此青绿》,跨界进入消费品行业后,同样显示出了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9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中国绍兴黄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古越龙山只此青绿只此青玉联名款。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7000多年历史,古越龙山为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而此前,这部舞剧已经与长城葡萄酒、竹叶青绿茶、吉利汽车进行了联名合作。 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
作者:应妮编辑:中新社日期:2022-04-12“联名款”徽菜赋新意 文化在舌尖“口口相传”
发的片儿状皮肚、竹荪用金色的浓汤煨煮,接着海参、鹌鹑蛋在沸汤中打个滚儿,再拿80摄氏度的水给鲜鲍鱼冲个澡,排队备用。取锅倒入鸡浓汤,挨个儿进锅,加上熟鸡丝、熟猪肚和石耳在锅中烩制收汁,起锅装盘后用焯熟的菜心与枸杞加以点缀,五颜六色、浓香四溢。 图为尹亲林为美食勾芡。中新社记者 赵强 摄 这是改良版的李鸿章大杂烩,又名李鸿章养生烩。中国徽菜大师、安徽省现代徽菜文化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尹亲林介绍,改良后
作者:赵强 储玮玮编辑:中新社日期:2022-04-11沉浸式体验国粹 京城民众故居“遇见梅兰芳”
4月10日,2022年遇见梅兰芳第一季春游时节好花天活动在梅兰芳纪念馆举办。 杜燕 摄 在海棠花开的季节,听京剧起源、了解梅兰芳生平、体验京剧唱念做打、赏梅派经典《天女散花》选段今天,2022年遇见梅兰芳第一季春游时节好花天活动在梅兰芳纪念馆举办,为民众带来别具一格的沉浸式国粹体验。 此次活动标志着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西城区文旅局和北京演艺集团联合主办的2022年会馆有戏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动
作者:杜燕 杜颖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11河北邢台:打造农家书屋 拓展乡村阅读空间
4月10日,邢台市襄都区东郭村镇新华村村民在美丽庭院农家书屋阅读书籍。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依托美丽庭院建设,全方位、广覆盖打造农家书屋,拓展乡村阅读空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张驰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4-11陕西黄陵:弘扬传统文化 凝聚爱国力量
明媚春光暖,向阳草木青。在渭北高原上一路向北,出陕西省西安市170公里便来到了黄陵县。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壬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黄帝陵、轩辕庙都在桥山之上。 轩辕庙坐落于桥山东麓,始建于汉代。庙前区最南端就是入口龙祖广场,地面由5000多块天然河卵石铺砌而成。沿中轴线而入,依次为轩辕桥、龙湖、龙尾道,登上95级台阶的龙尾
作者:龚仕建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2-04-08节气文化“受宠”,快时代值得“慢品味”
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时节》、河南卫视推出《春分奇遇记》。近来,以岁时节日越来越受宠。不仅是综艺瞄准这一领域,图书、公众号、社区活动也都围绕它做起了文章。需要慢品味的二十四节气,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快时代收割众多喜爱,成为传播传统文化、感受文化自信的根据地。 节气掀起文化浪潮 把节气过成节是《中国好时节》系列晚会的核心主题。网络数据显示,这场需要静心品味的节气文化晚会得到认可。中国好时节宋韵氛围
作者:刘小燕编辑:工人日报日期:2022-04-08《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续写民族团结颂歌
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照 出品方供图 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照 出品方供图 2021年1月4日,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时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近日,天山电影制片厂根据这位时代楷模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公映,受到业内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这部影片的名称是1963年公映的经
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2-04-08花朝汉服文化节带游客感受“国潮”
游人参与汉服春日运动秀。 刘平摄 刚与一位黑衣侠客擦肩而过,迎面又走来一群汉服女孩昨天,世界花卉大观园花朝汉服文化节开幕,众多市民前来体验古今穿越,感受国潮活动。 3日京城春风和煦,世界花卉大观园南门口,等候入园的队伍中,三三两两的汉服佳人非常醒目。走进园区,春花灿烂,在园林间穿梭,大草坪处就是此次汉服节的主场。 记者了解到,花朝汉服文化节持续到4月5日,活动期间会有十二花神竞选、汉舞大赛、国风歌
作者:孙颖编辑:北京日报日期:2022-04-07拿了40多年油漆刷的油漆工 如今拿起毛笔学国画带弟子
从16岁跟着表哥走南闯北开始当装修小工,一直当了40多年油漆工,湖州德清县金鹅村村民潘建华从没想到,如今自己头发都白了,还有机会去中国美院跟着老师学习画画。今年58岁的老潘,手里拿得起油漆刷,也拿得起毛笔,还有机会带弟子学国画。 曾是小有名气的油漆工 很擅长在木家具上画橡皮画 第一眼看到瘦瘦小小的潘建华时,觉得他一点都不像装修工,反而像个文静的读书人。 他说,自己没有读过什么书,42年前,16岁的
作者:黄莺 王力中编辑:钱江晚报日期:2022-04-07“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大槐树云端祭祖“话”血脉
第三十二届山西洪洞大槐树清明节寻根祭祖仪式。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第三十二届山西洪洞大槐树清明节寻根祭祖仪式5日举行。相较于以往,华人老家今年将寻根祭祖仪式搬上云端,与海内外移民后裔线上谈历史、话血脉、游文化、诵传承。 作为华夏根祖圣地,大槐树下清明共祭移民先祖,是老家洪洞每年的传统。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作为华夏根祖圣地,大槐树下清明共祭移民先祖,是老家洪洞每年的传统,也是大槐树景区传承展示
作者:刘小红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07广东多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形式多样缅怀英烈赓续红色血脉
清明假期,广东多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形式多样地缅怀英烈,赓续红色血脉。 4月5日,广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办202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童心向党 清明祭英烈主题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邱伟荣 通讯员何秀婷 摄 多家革命遗址、纪念馆组织开展了云祭扫活动,向英烈表达追思和敬仰之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百年回声声音
作者:卜松竹编辑:广州日报日期:2022-04-06北京海淀:打造特色楼门文化 扮靓和谐美丽家园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时雨园社区党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本社区特色着力打造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亮点,凝聚居民合力,引导居民进行自我讨论、自我设计、自我监督,打造特色楼门文化,让楼道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荫园小区环保楼道 时雨园社区党委在所辖三个小区各挑选了一个单元进行楼门文化建设试点,精心设计、装修,打造了书香楼道、环保楼道、红色党建楼道三个不同主题的
编辑: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日期:2022-04-06清明时节,各地群众参加多彩活动 感受传统韵味
草木葱茏,春和景明。清明之际,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们在体验民俗、缅怀先贤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民俗体验,培育家国情怀 挖坑、插柳、培土、浇水4月5日,四川省中江县富兴镇茯岭村党支部书记文德米带着20多名村民,沿着长堰河两岸栽种柳条。我们有清明栽柳的习俗,以求平安顺遂。文德米扶着铁锹说,现在我们把栽柳的习俗和绿化河堤结合起来,为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5日,工作人员李晓
作者:刘念、张佳莹、王永战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2-04-06武汉高校师生融景入字 创意展示城市文化
徐郑冰指导学生创作 张畅 摄 远看是字,近看字内填充着建筑、山川、风物、美食4月1日,走进武汉工商学院创意工坊品牌设计第一工作室,一件件浓缩城市特色符号的字绘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作品由该校字绘中国师生团队创作。团队主理人、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徐郑冰介绍,作品以地标建筑、代表性美食和非遗技艺的汉字名称为载体,将与之相关的特色图景嵌入汉字中,以此展现城市文化元素。 徐郑冰展示字绘
作者:马芙蓉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02国际学子“云游”山西:希望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闭营仪式上,国际学院线上交流学习感受。 太原师范学院提供 7天学习不仅提高了汉语口语水平,还线上游览了山西风光,希望继续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来自老挝的王思晨在太原师范学院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闭营仪式上与同学约定,有机会一起到山西看看云冈石窟,尝尝山西美食。 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太原师范学院承办的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魅力山西汉语学习营3月23日开营,为期
作者:杨静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02甘肃金昌:农家书屋涵养乡村文明
许多村民自发来到农家书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了解致富信息,学知识长见识。近日,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龙寨村,村民们纷纷称赞,农家书屋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近年来,金昌市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引领乡村阅读风尚。同时,拓展农家书屋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加大阅读推广激励力度,调动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农家书屋成
作者:谢晓玲编辑:甘肃日报日期:2022-04-02中国著名禅体书法家:释德景
释德景 释德景,俗名李志景,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弟子。我国著名的禅体书法家,是中国百名书法家,海峡两岸书法名家,《祖国》杂志社祖国书画院副院长,重庆涪陵书法院院长。主编出版《德景禅体书法作品集》广泛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收藏和临贴。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左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右二),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右)与释德景合影。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任海泉中将(左),军事科
作者:雯雯日期:2022-04-01林黛玉“发疯文学”网络走红 红学家:年轻人也需要引导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林黛玉发疯文学近来走红,截至3月30日下午4时,在微博拥有1.5亿阅读量和1.3万讨论次数;在视频平台,男版林黛玉发疯文学文案、林黛玉发疯语录剪辑等话题,更是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与模仿欲望。 对于这一现象,长期研究网络语境下红学传播文化的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夏晓宁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方式没有什么不
日期:2022-04-01宁夏根雕手艺人:化“朽木”为神奇 雕出枯木“新生”
何生义制作的根雕。 受访者供图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在宁夏银川,根雕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何生义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将一块盘根错节的树根、一截斑驳畸形的枯木,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3月30日,记者走进何生义的工作室,如同走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
作者:于晶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01走近庐山非遗传承人:一生只为一次“砚”遇
李平寒展示金星砚。 中共庐山市委统战部供图 在庐山脚下的秀峰景区内,有一座庐山金星砚文化博物馆,展台上一件件雕刻精美的砚台排列有序,砚台中融入渊明采菊李白观瀑濂溪爱莲匡庐风光等人文故事引人遐想,栩栩如生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馆长李平寒对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自上世纪90年代与金星砚结缘后,这一辈子只想做好这一件事,作为金星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我将用一生的心血把这项国家级非遗传承好。 武士爱
作者:左凌云 付超 王昊阳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