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既要建好又要养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修好一段路,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致富的门。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才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一路通,百业兴。今年以来,我国积极稳妥扩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网络加快完善。交通运输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7亿元,
作者:裘 勉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1-03山东沾化:“富民树”喜结“智慧枣”
新华网济南10月26日电(朱津明)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的冬枣大棚里,一排排枣树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将成熟的冬枣采摘装箱。 近年来,沾化区立足特色优势产业,聚力打造沾化冬枣产业全链条智慧管理平台,打造良性、紧密的产业生态圈,全面提升冬枣产业收益和产品品质,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冬枣这棵富民树长出了智慧果。 农业生产智能化,万亩枣园向云端 我这个大棚是沾冬2号的种植大棚,可以随时掌
作者:朱津明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2以优秀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对更好地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优秀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积极拓展优秀乡村文化的数字化载体,积极推动优秀乡村文化数字化
作者:史家亮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3-11-02果园铺就致富路 “四好农村路”让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一条条整洁宽阔的乡间公路两旁,到处都是成片的苹果园,一排排果树上长满了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散发出阵阵果香,让人陶醉。 洒渔镇享有苹果之乡的美誉,苹果是洒渔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洒渔镇党委副书记赵世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洒渔镇苹果种植面积达13.1万亩,全镇约有2万户农户,90%以上的农户都在种植苹果。 据赵世东介绍,作为昭通苹果发源地,通
作者:乔雪峰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1-02广西来宾忻城:粤桂协作示范村“炼成记”
在里伴村新平屯生活几十年,村民莫国兰从没想过村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笔直地通向各家各户,道路两旁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门前庭院里的玉米、桑树已成行,木槿花斗艳争姿,原先荒芜的地块被改造成口袋公园,小乡村美成了田园山水画 发生在里伴村一系列喜人的变化,是粤桂协作共建来宾市忻城县乡村振兴示范乡村的缩影。近年来,忻城县通过粤桂协作赋能,在产业升级、示范创建、民生福祉方面不断深化协作
作者:何宁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1-01稻田“丰”景如画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望江村1280亩晚稻进入成熟期。俯瞰乡村,村落镶嵌在金黄色的稻田中,秋日丰景,美不胜收。 阡陌纵横的田野里,金黄色的稻穗铺满稻田。 阡陌纵横的田野里,金黄色的稻穗铺满稻田。 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枝头。 进入丰收期,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 进入丰收期,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 编辑:张灵 王薇 拍摄:张昊桦 鸣谢:宁波市海曙区全媒体中心
作者:张昊桦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1河南嵩县:小菌菇,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咱伏牛山区生态环境好,野生菌类多,今年帮朋友代收了200斤野生羊肚菌干品嘞!近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德亭镇,洛阳野胡沟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石灵水正在组织员工修固棚架,为即将进行的羊肚菌种植做准备。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区,大山绵延、沟壑纵横。独特的地域、土壤和气候环境,孕育了嵩县众多鲜美的菌类。 不仅如此,嵩县还攻克夏季香菇种植技术难题,挺进了河南省食用菌十大基地县,步入全省最大夏香菇种植基地行列,产
作者:辛静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1-01西藏:澜沧江畔的千年古盐田
拍摄位于澜沧江畔的盐井古盐田。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1234567上一页下一页 人民网昌都10月31日电(记者次仁罗布)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位于澜沧江畔,当地从唐代开始制盐,距今已延续1300余年。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强的泥土铺成平面夯实。当地村民仍保持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他们从澜沧江畔的盐井、盐池中取出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
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1-01江苏灌南:万亩高粱获丰收
秋风起,高粱红,位于江苏省灌南县的万亩高粱生产基地迎来了大丰收。 今年,灌南县在发展高粱种植业中采用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的政企联合模式,由政府和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约定种植面积和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灌南县还邀请江苏省农科院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成果试验分析等,并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最大限度保证农户利益。 目前,灌南县汤沟镇连五村示范推广糯高粱11000多亩,大小规模种植550多户。比
作者:李信言、刘冬梅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0-31“浙”个乡村何以成“世界最佳”?
前不久,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了2023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浙江淳安下姜村等我国4个乡村成功入选。下姜村也成为浙江第二个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村庄。 成为世界最佳并不容易。曾经的下姜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闭塞、人均耕地面积少等问题,一度面临着发展困境。 如何破题? 2011年开始,下姜村启动美丽乡村工程,统一对房屋外立面进行粉刷。改造后,白墙黛瓦、风格统一的民居好似一幅水墨画。 与此同时,村里开始
作者:叶宾得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0-31云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核心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片的干热河谷,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种粮食广种薄收,种芒果却格外香甜。干热河谷地区发展的密码,藏在独特的自然条件里,藏在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里。转变发展思路,寻求竞争优势,做好长远打算,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芒果产业正展现勃勃生机。 在云南巍峨雄壮的高山峡谷间,大片干热河谷依偎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河流而生。这里因地处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而得名,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
作者:杨文明 李茂颖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0-31秋色林芝
这是在林芝工布江达县拍摄的雪后峡谷景观(无人机照片,10月28日摄)。 1234567 来源:新华社2023年10月30日09:06 时值金秋,西藏林芝市秋色已浓,黄叶与初雪交织,流水并雪山辉映,景色如诗如画。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0-31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乡村靓起来,乡亲富起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更加美丽宜
作者:王 浩 常 钦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0-30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长12.2% 农村电商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核心阅读 完善基层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农货销售模式,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长12.2%。 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能够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农增收。今年以来,我国农村电商呈现增长势头,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优质优价,推
作者:常 钦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0-30吉林长春公主岭市着力解决农村出行痛点难点问题 唐桥村恢复通车记
核心阅读 收集出行需求,联合客运公司进村调研;整合农村班线,开展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拓展运营思路,扭亏为盈解决成本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吉林省公主岭市突出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加快解决农村出行痛点难点问题。 咱村到范家屯镇15公里,打车的话得30多块钱呢!早上9点,一辆客运小巴驶入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唐桥村,记者跟着村民马士金上了车。沉甸甸的编织袋脚边一撂,67岁进城走亲戚的马大爷,对客
作者:刘以晴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0-30向阳晒秋
曾经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造型艺术家;曾经的秋晒民俗,变为现在闻名海内外的晒秋景观。 在江西,以婺源篁岭晒秋为代表的民俗,经过对不同农作物的颜色进行色彩搭配,向阳而晒,形成浓郁动人的秋彩。在将民俗升华为艺术的背后,也寄寓着当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期待。 从农民到艺术家 篁岭晒秋。曹加祥摄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村民曹家弟干了一辈子农活,没想到有一天会被网友称为艺术家。 时值金秋,进入了婺源篁岭
作者:秦海峰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0-27推进农村供水现代化 让农民从“有水喝”变为“喝好水”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欧阳易佳)曾经的山区,农村供水难以全面覆盖,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西南、西北地区和部分中部山区缺乏骨干水源,干旱季节和年份,易发生季节性缺水;早期建设的工程受投资限制,建设标准低,供水规模偏小等。 水是民生之本、生态之基、乡村之魂,农村供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民生期待。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78万处,服务人口8.7亿人,全国农
作者:欧阳易佳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0-27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秋日的江西省婺源县晒秋忙,新收获的红辣椒、黄玉米,与村里的白墙黛瓦、蓝天白云,交织出一幅美丽斑斓的画卷。 秀丽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紫荆村人气旺,前来体验做竹笛、吹竹笛的游客一批接一批。竹笛吹响富民曲,去年全村竹笛产业年产值3.4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3万元。 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亲切地对乡亲们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
作者:顾仲阳 王 浩 常 钦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0-27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特色养殖 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捕捞队员合力拉网、喜获丰收。 窦瀚洋 汪 敏摄影报道 特色林果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赖村镇洪源示范种植基地,农户在采摘富硒红柚。 曾嵘峰摄(影像中国) 特色加工 山西省大同市宜发同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制作黄花饼。 大同市云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休闲文旅 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南湖
作者:常 钦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0-26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10月的秋天,青山远黛,斜阳如画。行走在太原市阳曲县的田间村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智慧大棚内,生机勃勃的果蔬仍绿意盎然;民宿旁,溪水潺潺、炊烟袅袅,悠然的田园风光吸引着各地游客 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过程中,作为农业大县,太原市阳曲县各乡镇统筹规划,尽显其能,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竞争力,昔日一个个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小村庄,如今焕发出新活力。 风景如画的六固村三郎洞景区。人民网记者
作者:段思齐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