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行“三区”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后,封控区如何一手抓社区提级管控,一手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在普陀区桃浦镇圣都汇居民区,社区党员志愿者临时党组织通过视频会议,让居民自己讨论,总结拟定了一份特别的“居民公约”,为这里的3600位居民织密了防疫网、疏通了保供网。
“封控期间不出户,健康监测不聚集;抗原结果勤上报,核酸检测守秩序;小区团购须申报,必要物资才准入;邻里之间重和谐,扰民行为不可取;党员先上群众跟,志愿服务齐参与;一老一小勤看护,互帮互助解难题”等公约条款通俗易懂、琅琅上口。
在圣都汇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浩泉看来,这份公约不仅是对抗疫以来党员志愿者基层服务经验的总结,也是在党建引领下,对全体居民齐心抗疫、参与自治的一次倡议。
党员先上群众跟:织密防护网
1993年出生的俞浩泉,是居民和志愿者口中的“小俞书记”。他很年轻,但战斗的作风十足。只要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居委会的其余6名工作人员,有60后、70后、80后,只有他,还不满30岁。“曾经他是战士,在疫情暴发之后,他也是我们这里冲在一线的‘战士’。”一位居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俞浩泉总是第一个穿起防护服,带头进小区的“阳性楼”,收垃圾、发物资、发快递。
“我是党员,也是书记,还是这里最年轻的工作人员。”俞浩泉说,他要把军人的“战斗精神”带到这里,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这样的精神很快地感染了这里的党员志愿者。
作为第一批“双报到”就来到小区做志愿服务的党员志愿者李荣刚,他常常看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将每日仅有的20份盒饭,省下来分给志愿者。“他们自己就吃点方便食品,我们就想多分担一些,三千多人的小区,就靠居委会里几个人的力量,真的太势单力薄了。”李荣刚说。
说干就干。李荣刚充分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拉起了一支工作分工明确的志愿者队伍,优化了志愿者团队管理的同时,还将居委会和志愿者的抗疫工作形成了“日结日报”的工作日志,分发到小区的楼道群、业主群里。
这份工作日志里,既有居委会传达的政府防疫政策规定、通知文件,还有小区的疫情公示信息,送件、消杀、团购重点关注事项等各类防疫、生活保障的信息公示。“看了这份日志,每天小区的疫情情况我心里就有底了,而且也看到了居委会和志愿者都做了些什么,看见了他们的辛苦付出,一步步优化闭环管理期间的各项保障措施,说实话我内心的焦虑减少了很多,在小区里,我的心是定的。”一位居民在感激之余,最近也主动报名,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里。
就这样,“党员先上群众跟、志愿服务齐参与”,这条“居民公约”的内容,在这里变成了现实,织密了社区防疫网。
优化团购流程:疏通保供网
在闭环管理期间,小区里1333户居民的各类生活物资保供如何到位?“团长”“团购”的兴起,“投喂”了不少居民的冰箱,但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物传人’的风险还是存在,小区里团购到货的,从早晨到半夜,一天来七八个团的不在少数,不仅管理上存在混乱,志愿者也无法做到24小时在岗做消杀和配送。”俞浩泉告诉记者,为此,居委会牵头,和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开会商讨,决定在小区里推行“团购资格审查、物资报备准入”的机制。
具体而言,在小区里拉了“团长群”,只要是有渠道、有资源,发起团购的团长都需要到居委会做资格审查,防疫许可证、食品许可证等资质过审后才可以在小区居民群里进行团购的报名和接龙。“并且在同一品类的团购上,我们采取了‘竞标’的机制,对比品牌和价格,进行综合考虑后,推荐几家给居民进行筛选,由居民选定好一家进行团购。”俞浩泉介绍说,这样一来,既较少了单日多次散团的风险,也保障了居民必要物资的采购可以覆盖到更多居民。
“这样的团购方式我挺放心的,原先业主群里眼花缭乱的团太多了,我虽然担心货源的问题,但有些基本物资又不得不去采购,现在这样蛮好的,货源有审核,而且有比价空间,大家选好一起团,对我而言省心多了。”一位居民表示,这样的理性团购,在特殊时期,既保住了自己的生活需求,也相对安全放心。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小区的团购可以覆盖到每一户居民,业委会还在小区的每个楼栋内招募了一个楼栋负责人。“他们不仅负责将审定后的团购信息发到楼内,还需要去统计本楼里一些不会用手机、没有微信的老年人的物资需求,再一起进行团购。”俞浩泉介绍说,这样一来,小区筛选过的“资质团购”也可以覆盖到部分特殊人群,实现一次“开团”“应团尽团”。
就这样,“小区团购须申报,必要物资才准入”, 这条“居民公约”的内容,也在这里变成了现实,理性安全之余,疏通了保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