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聚合力,为社区治理增活力。林校路街道着力打造“红色管家”“党员先锋队”等红色队伍,将党组织力量延伸到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形成党群同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构建“社区党支部+楼栋‘红管家’+网格党员”三级组织架构,在社区选出一批热心社区事务、有责任担当的党员担任“红色管家”,形成党旗引领“管家”、“管家”联动党员、党员推动服务居民的新格局。通过“党员亮身份 楼栋作表率”,主动收集社情民意、倾听居民心声,充分利用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拉家常”会议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凝聚社区治理的合力。
“步行15分钟”为半径,“圈”出居民幸福感。在林校路街道,15分钟不再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是许诺给居民的幸福生活版图,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圈出幸福生活。如今,街道已全部完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手绘地图绘制并张贴在各个小区门口,直观展示各类服务的地理位置、服务特色等基本信息,便于居民查找。以一个小区为单位,居民都能在15分钟内抵达附近的市场、便利店等,购买到各种生活用品,方便而且质优价廉。“15分钟生活圈”体系,让居民享受到了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便利、共享的空间品质,也与创城工作深度融合,提升辖区整体绿色、文明程度。
深耕社区“邻里文化”,把平台阵地建在家门口。坚持把活动办在家门口,服务治理平台阵地建在家门口,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始终以促进邻里和谐、提升社区治理为目标,通过“拉家常”议事会平台解决居民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为共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深耕邻里文化,以“社区邻里节”活动拉近邻里关系,在居民心中厚植“邻里亲情”;通过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居民有处去、活动有地办,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拉家常”议事会平台,让居民有事有地儿说。打造“邻里文化+‘拉家常’议事平台+志愿服务”模式,不仅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让居民的呼声有了回应的同时,也构筑起了社区、党员、居民、小区物业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随着智慧社区建设深入推进,一些治理难题被一一化解,社区治理呈现可喜的变化。“智慧门禁”系统可以对出入小区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不仅让小区居民进出不用带门禁卡,还能有效管理外来人员进出,有效提高了小区的安全性,实现了日常管理“零时差”。同时,刷脸一键开门功能在疫情防控阶段,对出入小区的人员通过面部识别校验身份,测量体温,这样管控更严格精准,为辖区安全防护多了一份保障,真正做到“人防”+“技防”。并且,近期街道在推进电动自行车“一车一码”实名制工作,真正实现电动自行车可追溯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只要使用授权的系统账号扫出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二维码,就能知晓车主联系方式,迅速找到车主,立行整改,极大保障了辖区的电动车充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