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海闵行区鹫山村:以“城中村”破题,在治理中“出圈”

鹫山村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的西部,西邻青浦界华新镇,村域面积1.7平方公里。鹫山村建制9个自然村组,2个小区;户籍人口1802人,来沪群体约5500人。与大多数“城中村”一样,鹫山村存在着“痛点”,尤其在这一轮的疫情中,突出暴露了城中村社会治理短板,也凸显了提升城中村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鹫山村党总支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城中村治理新模式,在自我“出圈”中“破题答卷”。

从“城中村”到“城中景”

近两年,作为首批镇级农民集中居住区试点推行“红色物业”机制,鹫山村从依托原村委雇人进行保洁、维修、保安等简单管理的“类社区”物业服务模式向加强和创新村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村民的引领进行转变,从而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村物业管理服务在制度上、区域条块共治上及村民自治上形成合力保证。机制的贯通,让社会治理变“无从管”为“精准管”。通过红色物业户主议事会平台,创建了“五大提质行动”和“民生微实事工程”加速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毁绿种菜”“违法搭建”“生活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加速推进完成了区域治安和人口管理立体智慧管控体系的建设、巷道换“新衣”路面硬化等民生项目。“红色物业”的深入推进不仅为村容村貌开启了“美颜键”,治理模式也实现了从“硬治理”到“软治理”再到“复合共治”的华丽转身。

从“城中村”到“城中圈”

村内5500人的来沪群体,人口结构复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口倒挂现象严重,城中村逐渐演变为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聚居区。针对本地村民的传统管理模式也已经不适用于管理来沪群体大量集聚流动的城中村,既有的“村委会+村民小组”的管理架构下,管理对象主要是覆盖本地村民,绝大多数的来沪群体反而游离在管理范围之外,不能对其形成有效的管理约束。基于这样的一个思考,鹫山村党总支着手排摸来沪发展的流动党员,构筑起链接基层党建与来沪群体服务管理的组织枢纽和通道。打造了“乡立方”党建服务品牌,为来沪群体提供各类资源,把最新的招工资讯、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5大类23项服务推送给“老乡”,引导其在享受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助力来沪群体从“流入”到“融入”的转变,把“异乡客”转化为“本地人”。以地缘圈、业缘圈、趣缘圈“三圈”为纽带打造3个“乡立方”来沪群体“朋友圈”,开展“点出你的需求、亮出我的服务”志愿服务“点亮行动”,让来沪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点单的形式,提出诉求,互助解决问题。

从“城中村”到“城中兴”

通过复盘本轮疫情的做法,重点梳理形成了人、房、网三个维度的问题清单。经过深入调研,镇党委、政府对于村提出的加强人房管理,尤其是规范二房东的市场化行为的建议高度重视,牵头与闵房抱家合作,开启农民自建房“代理经租”模式,对自建房屋进行集中收租、改造、整体托管,将中心村打造成为白领数字社区。智能门禁系统、无人驾驶清扫车、智能微型消防站,实现了基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同步推行“户管家”自治模式,128名户管家通过签约、公示、亮责实现“一楼一管家”。伴随着前湾建设的强劲势头,解决了一部分虹桥商务区商务人士、白领精英对品质房源一房难求的困境,同时中心村内出租乱象、违法搭建、人口管理、安全隐患等长期痛点问题迎刃而解;值得一提的是,民房租金从原来的8万年租金提高到了12万元,另每年有一定的递增比例。

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线哨所”,鹫山村党总支将以上海市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精神为指引,在“城中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实践中,一如既往地敢于“亮短”、善于“亮剑”、勤于“亮分”,为推动闵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上海奉贤区柘林镇:筑牢红色阵地 做实红色服务 推进基层治理
下一篇:北京丰台区丰台街道:群众点菜 未诉先办 打造“有温度”的接诉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