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以“泉心共助”救助品牌为引领,创新推出低保扩围、延长低保渐退期、疫情期间临时救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以临时救助为补充、其他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持续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线。全市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升,济南市入选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3个区被列为全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试点单位,有关做法在《新闻联播》《中国社会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一、围绕“兜好底”,完善救助制度体系
基本生活救助“扩围”。修订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全省率先将低收入家庭中的26类重病患者、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疫情以来,新纳入低保对象4.1万,实现了“应保尽保”。规范特困人员认定服务,拓宽“无劳动能力”残疾人范围至一二级肢体残疾人、一级视力残疾人、一至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疫情以来,新认定特困供养保障对象1.06万,实现了“应养尽养”。
急难临时救助“破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取消临时救助户籍限制,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按3个月城市低保标准发放救助金,对因疫情临时受困外来务工人员、因交通管控滞留遇困人员等,直接实施救助。全面建立街道(镇)临时救助备用金机制,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的群众,24小时内先行给予1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疫情以来,共发放临时救助金3887.84万元,救助2.1万人次,为11.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726.01万元。
多元救助衔接“增效”。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出台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条措施,继续实行农村低保“单人户”、收入扣减和低保渐退期等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21条措施,协调完善8类专项救助政策,实现了基本生活救助、临时救助与就业、医疗等专项救助有效衔接,增强了救助效能。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开展定期会商和信息对接等,建立帮扶项目库,凝聚救助合力。
二、围绕“织密网”,健全救助保障机制
构建综合救助格局。依托市、区县两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和规范各社会救助职能部门的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全面打造共享救助模式。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成立区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12个,实现行政区县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建成街道(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工作平台161个,设立村(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站点5704个,区县、镇街、村居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健全动态增长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和困难残疾人统筹纳入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3年提标10%以上,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分别达到995元/月、770元/月和1492元/月、1356元/月,三类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336元/月、1815元/月和1452元/月,均排名全省前列,5个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省率先将孤困儿童纳入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疫情以来,累计发放物价补贴8823.79万元,保障96万人次。
实施分类动态监管。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已脱贫户、即时帮扶户、边缘易致贫户等为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将13852名低保边缘家庭人员、23542名重病和重残“单人保”人员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整治“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规范农村低保分档补助工作,按照不少于4档分档发放低保金,维护了困难群众利益。
三、围绕“优服务”,擦亮救助服务品牌
救助服务主动化。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主动告知、信息主动公开、对象主动发现“三主动”工作机制。通过短视频、“明白纸”、服务手册、上门讲解等方式主动宣传救助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创新信息公开方式,实现困难群众救助政策信息“二维码”公开全覆盖和9个区县救助保障金短信提醒发放,确保公正公开。发挥“铁脚板”作用,开展常态化走访,建立保障对象需求清单和“一户一策”救助方案,推广社会救助二维码,今年以来,主动发现并救助困难群众3007人。
救助服务数字化。探索区块链技术与社会救助工作深度融合,打通20个部门76类数据,建立完善困境儿童信息比对数据模型,社会救助精准度大幅提升。实行关联救助政策“免申即享”,依托省、市大数据平台自动抓取符合政策人员信息,今年以来,4.64万名低保对象“免申即享”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3.86万名残疾低保对象“免申即享”残疾人生活补贴。推出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等线上办理服务,今年以来,共受理申请事项9960件。
救助服务多元化。以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聚焦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打造“物质+服务”救助。建立救助帮扶项目库,为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与困难群众提供慈善资源供需信息对接服务;启动“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资助沿黄流域区(县)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按照每周不少于1小时免费为4781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发挥街道(镇)社工站作用,推出“喘息服务”,开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走访探视、照料帮扶等,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