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巴蜀大地天气微寒,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一栋栋画着绵竹年画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蜿蜒伸向远方。在棚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说起民宿发展,聊起乡村振兴,村民喜上眉梢。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句句说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棚花村党支部书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蒋刚在宣讲中生动地讲述着。村民围坐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四川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缩影。目前,四川省有1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含12个建在经开区或功能区的中心)、310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36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四川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讲活动,积极举办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理论宣讲
走“心”又有“新”
11月14日,冬日的暖阳映照在绵阳市北川县小坝镇金凤村村委会的广场上,来自小坝镇金凤村和外白村的50多名干部群众早早地齐聚这里,全神贯注地聆听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分享她在参加党的二十大盛会时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
陈云珍通过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这是四川各地创新宣传宣讲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动实践。连日来,不论是回到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还是模范典型、优秀志愿者、基层干部……他们纷纷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让理论宣讲走“心”又有“新”。
在资阳市,有一支由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组成的市委宣讲团“资阳楷模”宣讲分团,他们分赴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在11月18日举行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资阳楷模”宣讲分团首场报告会上,全国优秀志愿者、四川省道德模范、市委宣讲团“资阳楷模”宣讲分团成员蒋小康,走进雁江区莲花街道雁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现场居民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自己和身边人开展志愿服务的故事。
11月22日,一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现场,泸州市委宣讲团金牌基层理论宣讲员宣讲分团成员、泸县嘉明镇嘉明初级中学校教师余璐,与现场干部群众互动交流。泸州市委宣传部志愿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泸州市委宣讲团金牌基层理论宣讲员宣讲分团的10名宣讲员还将分赴全市7个区(县)开展集中宣讲,同时全市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将同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实现基层宣讲全覆盖。
用好阵地
接地气更有温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美丽小靖未来可期”……近日,在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小靖社区的大榕树下,一张圆桌,数条方凳,党员干部群众围坐在“榕树课堂”上,听“圆桌方凳”基层宣讲队宣讲员、小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钟志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幸福新生活。
据高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耘瑕介绍,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该县持续发挥“圆桌方凳”基层宣讲队作用,依托文化院坝、“榕树党课”、茶馆等基层理论宣讲阵地,组织“行业先锋”“乡土专家”“村贤能人”走进田间地头,聚焦群众需求、紧跟时代热点,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好讲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县落地生根。
基层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四川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宣讲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工厂车间、产业基地、学校课堂等,紧紧围绕与基层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坝坝会、田坎“龙门阵”、车间“小课堂”等形式,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带到群众身边,使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广泛覆盖。
立冬后的雪域高原漫天飞雪,银装素裹。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嫩哇乡的草原上,马背宣讲队宣讲员与牧民群众围坐在草地上,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推动绿色发展相关内容。宣讲员讲得认真,牧民群众听得仔细,不时点头称赞。若尔盖县地广人稀、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为解决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县组织成立了马背宣讲队、摩托车宣讲队,穿梭在绿水青山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各远牧点农牧民群众身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结合我们村实际情况,咱们要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南充市蓬安县正源镇红豆村王家大院里,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雷秦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坝坝会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坝坝会上,雷秦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家常话”,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小切口,反映乡村振兴大主题,讲解大家所关心的政策内容。从王家大院出来后,雷秦又来到柑橘产业园,为周边村民讲起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内容。
讲百姓能听懂的话,说百姓爱听的话。在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青杠坪村,村党总支书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王顺在村广播站通过“乡村大喇叭”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王顺将各项惠民政策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从身边发生的细微变化讲起,让村民听得进、记得住、有共鸣。聆听广播宣讲,青杠坪村村民李来军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他说:“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青杠坪的茶产业将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以后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办好活动
文明实践有生气聚人气
“翻山铰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巴中市平昌县金宝街道金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外的文化广场上,“翻山铰子”宣讲队成员杨琨一边击打铜质小镲“铰子”,一边用创编的顺口溜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前来围观的群众赞道:“说的都是百姓事,讲的却是大政策,高深的理论被他们说得通俗易懂。”
“翻山铰子”宣讲队是巴中市40余支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队伍之一。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巴中落地落实,该市组建了150余支常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40余支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全市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0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实现基层宣讲走深走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四川各地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彰显文明实践特质、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浅出讲理论,抚今追昔说变化,潜移默化聚人心,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四川的每一个角落“声声”入心、落地见效。
在自贡市荣县双石镇金台村,歌曲《向前跑》、花船表演、现代川剧《乡村振兴新农民》等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让大家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文艺的魅力。为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让老百姓家喻户晓,荣县将“微宣讲”与文艺活动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500余名宣讲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学校课堂等,通过歌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节目,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文艺+”“网络+”模式,创作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农民漫画、钢笔画、现代川剧、书法、小品、歌曲等,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宣传。
“党的盛会二十大,胜利召开传天下,会议精神鼓舞人,举国上下齐欢腾……”眉山市丹棱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探索“文艺+”模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齐乐镇龙滩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作平文化大院里,群口快板节目《礼颂党的二十大》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聆听,人群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节目创作者——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龙滩社区纪委书记王作平说,十年来,他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乡风文明建设、家庭文明建设等,都让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希望能用快板这种接地气的表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