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虽小,危害极大。近日来,入侵物种红火蚁持续引发关注。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截至2021年4月,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区、市)448个县(市、区),已部署九个部门进行联合防控。4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再次研究部署红火蚁阻截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
红火蚁个头虽小,但它却是世界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对人体健康、农林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等都具有一定危害性。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主任陆永跃教授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介绍了红火蚁的相关情况。陆永跃表示,当前红火蚁在我国正处于快速扩散阶段,综合红火蚁自身的生物特性、传播途径、气候环境等多个因素,使得管控工作难度较大。
入侵规模不断扩张
2004年,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发现有红火蚁入侵。陆永跃向澎湃新闻回忆,2004年9月22日,广东吴川市植物检疫站工作人员把在当地采集到的未知种类的蚂蚁标本送至相关机构,并报告了当地该蚁发生危害的情况,“当地人当时把它叫‘毒蚁’,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当天,该蚂蚁被送至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曾玲、陆永跃等几名专家鉴定该标本后高度怀疑该蚁是红火蚁,后经实地调查取样、反复研究鉴定后确认种类,并进行了上报。由此证实,这种产自于南美洲的物种,入侵了我国大陆地区。
传入中国大陆后,红火蚁传播扩散速度很快。澎湃新闻查询了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根据原农业部办公厅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12年时,红火蚁在我国6个省(区),152个县(市、区)出现。2016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1个省(区、市),281个县(区、市))。2018年时,红火蚁扩散至12个省(区、市),378个县(区、市)。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期通报,截至2021年4月,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448个县(市、区),在城市公园绿地、农田、林地及其他公共地带都有发生。
陆永跃向澎湃新闻介绍称,当前,红火蚁在我国正处于快速扩散阶段,近十年来,平均每年新增30多个县(市、区),入侵发生区域不断向更北、更西地区扩张。
陆永跃认为,红火蚁的快速扩展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密切相关。“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地要购买和种植苗木、花卉、草皮,美化绿化环境。”而这些材料恰恰都是红火蚁主要的传播“载体”。据介绍,超过八成的红火蚁都是通过草皮、苗木、花卉运输而传播入侵的。几乎可以说,进行建设绿化工作,就有遭受红火蚁入侵的风险。
同时,陆永跃提到,当前基层县区相关检疫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造成很难有效阻截红火蚁的传播途径、降低传播速度和风险,“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他举例,以花卉苗木为例,“一家大型花卉苗木集散地每天调进调出货物可能有上千批次,而现有人力所能检查的又有多少呢?可能只有几十批”,因此携带传播风险很大。
小小蚂蚁危害大
平均体长不超6毫米的红火蚁,却能对农业活动、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100种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
陆永跃告诉澎湃新闻,红火蚁会直接危害植物(作物),比如吃掉果实、咬破果皮,使得果实腐烂,进而造成减产。此外,红火蚁喜食多种作物、蔬菜种子,搬运、啃食会明显降低出苗率。同时,还会产生间接危害,比如红火蚁会吃掉一些肥土动物,如蚯蚓等,间接造成土质受损。畜牧业方面,红火蚁会攻击家禽家畜的幼崽,使得家畜家禽患病几率增大,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农民受到红火蚁攻击,也会影响农业活动。
陆永跃介绍称,红火蚁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工蚁会以上颚钳住皮肤,用腹末螯针连续刺入多次,注入毒液。人体被叮蜇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大多数人仅感觉疼痛、不舒服,而少数人由于对毒液中的蛋白等产生严重过敏,会出现发烧、暂时性失明、呕吐、大量荨麻疹,极少数人有可能发生休克甚至死亡。陆永跃表示,普通公众一般不具备识别红火蚁的能力,“外表相近的蚂蚁种类很多,需要专业人员才能确认是不是红火蚁。”陆永跃提示,如果看到有隆起的土堆,破坏后有大量蚂蚁蜂拥而出且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土堆里面又呈现蜂窝状孔洞,那么就要予以重视,可以联系专业部门寻求帮助。
另外,陆永跃认为,红火蚁对生物多样性也有很大影响,其损失难以测算。其竞争力强,捕食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会明显降低其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红火蚁还会攻击多种动物的卵和幼体,包括鸟类、海龟、蜥蜴、啮齿动物等脊椎动物。红火蚁同样也明显影响无脊椎动物群落,在我国南方入侵地区,它通过竞争、取代了本地蚂蚁,成为多种生境中的蚂蚁类群中绝对优势种;土壤、地面的节肢动物类群结构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生境中物种丰富度比没有红火蚁的地点降低了30-40%。
此外,陆永跃补充称,红火蚁还有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它们喜欢把巢驻在电箱里,比如交通信号灯这类的公共设施,如果电线被啃食后造成短路,会有很大的危险性。”
管控难度大
考虑到红火蚁的危害性,管控红火蚁成为重要工作。陆永跃坦言,管控红火蚁难度较大。
从红火蚁自身的生物特性来看,首先,红火蚁作为社会性昆虫,其“家庭结构复杂,老子儿子一大堆”,数量巨大。目前,我国大陆红火蚁社会型主要是多蚁后型,一头健康的蚁后每日可产卵500-1500粒,经不断繁殖,导致一个蚁巢可以有几十万头红火蚁,最多的可能到百万级,“一个蚁巢红火蚁的数量,可能比当地县区人口还多。”
另外,当前红火蚁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虽然总体情况不算严重,但架不住点多面广啊,”专业人员数量还严重紧缺。政府有关部门能投入和防控的毕竟有限,没法包打天下,大部分地区最终还是要靠机构、居民自行防控,但现实情况下,尤其是农业农村地区大部分居民知识水平不高,学习接受能力欠佳,很难掌握准确的灭蚁手段。陆永跃表示,我国已经有较为有效的药剂和防治技术了,但大部分人很难买到优良药剂,即使获得了也难以规范使用。“比如饵剂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天气,地面不能有水,使用方式、用量等都有讲究,这就难倒了很多人”,即使是优良药剂规范使用和不规范使用,最终效果会有很大差异。
陆永跃谈到,管控防范红火蚁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应该是多个部门的事情。“在管理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联防联控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开展防范,力图达到有效灭除红火蚁。”正如农业农村部此前发布消息称,农业农村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国家铁路局和国家邮政局建立了部际红火蚁协作联防工作机制,组织协调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农业生产田块、农村生活区及周边区域的监测防控;林业和草原部门负责组织林地、草原、苗圃等区域的监测防控;各直属海关负责组织入境口岸、进口货物物品及集装箱存放区域的监测,并通报口岸经营管理部门开展防控;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铁路部门依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城市公园绿地及园林绿化带区域、水利工程及河流湖库周边绿化区域、公路交通线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内绿化带、铁路线路两侧地界以内绿化带等红火蚁易发区域的监测防控。邮政管理部门组织做好疫情发生县(市、区)收寄相关邮件快件的植物检疫证书查验;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同时,陆永跃建议,在防治的具体方式上,应逐渐做到“统防统治”、“专业化社会化防控”。各县区各地可培训、组建自己的专业队伍,或者使用社会化服务,统一进行处理,防控效果应会更好,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才好。此外,加强宣传培训,“尽量动员一切力量,大家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整体上问题应该能解决得更好一些”。
陆永跃特别提到,《生物安全法》已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实施。其中特别提到对外来入侵物种应对管理问题,“明确地将这一点列入法律职责里。”《生物安全法》的实施落实,对于红火蚁等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有着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