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致命网暴何时休?

据钱江晚报报道,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去世了。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有点陌生,但是去年7月,她曾因一头粉色头发而成为舆论焦点,并遭遇大规模网络暴力,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时间回到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郑灵华在爷爷的病床前记录下了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并将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网站作为纪念。没想到内容被盗用,许多人针对她的粉色头发,辱骂她“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甚至有人造谣称,“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还娶了一个小女生”。

谣言和网络暴力迅速包围了郑灵华。本来是喜悦而温馨的瞬间,却因此而成为噩运的开始。郑灵华出身于单亲家庭,与爷爷感情深厚,但网暴蔓延到了爷爷身上,让她觉得“我变相伤害了爷爷”。

她原本乐观开朗,却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每周都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她多次表露自杀意图,在给朋友写的信中,她说:“真的很对不起大家,真的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了。”

这样的故事令人伤痛,也令人感到似曾相识。就在不久前,网传因开拖拉机自驾去西藏走红的“管管”离世。“管管”妻子发布视频称,丈夫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在直播时服农药自杀离世。2020年,杭州女子小吴取快递被偷拍视频并发到网络,发布者编造“少妇出轨快递小哥”聊天内容,引发了一波人肉和网暴的热潮。小吴因此患上抑郁症,并被公司劝退,工作生活一团糟。

一次又一次的悲剧,展示着网暴的巨大杀伤力。那些操纵键盘的手指,频频化为出鞘的刀剑,刺向无辜的受害者。心理上的伤害看不到鲜血,却同样致命。但要追究网暴者的责任,却难上加难。在小吴的案例中,实施侵害的郎某、何某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但在更多的事件中,受害者却很可能连实施网暴者的真实身份都无法得知,维权之路极其艰难。

郑灵华也曾经努力维权,她要求恶评者删除评论,对方置之不理;向平台投诉,遭遇失败。她的代理律师金晓航分析称,普通人发起维权,难以找到网暴者即侵权人的具体信息;网页显示的留言点击量与实际点击量不一致,导致对这一数据取证难。

另外,网络语言常用简称、缩写、表情包等,如何界定为网络暴力,边界比较模糊。例如,郑灵华在第一时间报警后,警方给出的回复是:“没有指名道姓,无法界定。”

实施网络暴力,只需一个闪念,动动手指,但追究实施网暴者的责任,消除谣言、恶评的影响,却需要维权者花费无数的时间精力,并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结果还未必能成功。是什么样的戾气会导致一些人频频向陌生人投掷恶意?是什么样的人热衷于对无辜者进行谩骂、恐吓、造谣?

人们常常低估了一句恶言的伤害,并以“无心的”“开玩笑”等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当一个个悲剧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任何理由都无法成为开脱的借口。与网络相连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和礼仪,难道在互联网上就不需要遵守了吗?网络的匿名性,不能成为网暴者的保护伞。

提到染粉色头发的初衷,郑灵华说希望毕业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鲜艳的。在遭遇网暴后她曾表示,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如今,这个女孩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24岁。我们无法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但我们可以反思互联网舆论场的生态,可以推动网络暴力治理手段的进步——这些,是我们对这个女孩的亏欠。

上一篇:教育局通报柳州一小学按父母职业排座位:网传信息不实
下一篇:无锡下线门铃码等“数字防疫”应用,首批10亿条涉疫个人数据全部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