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海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红色管家团”让幸福在家门口升温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我们甘泉的‘红色管家团’,为我们群众办了许多大好事。”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的居民由衷感慨,幸福就在家门口。

激活“红色细胞”,延伸党建触角

2019年8月,甘泉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沪太片区正式运营,内部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室、社区餐厅、科普驿站等功能区域,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生活需求。卫生服务站功能齐全,社区餐厅整洁明亮,“硬件设施”趋于完善,“软件服务”就成了下一个发力点。为此,党群服务中心·沪太片区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挖掘社区“红色细胞”,组建片区“红色管家团”,由社区志愿者担任沪太片区“管家”,对沪太片区进行巡查和自治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红色管家团”由热心居民组成,他们是社区的“红色骨干”,也为沪太片区贡献着“红色力量”。他们值守在卫生服务站,引导居民有序就诊,帮助不会使用自助挂号机的老人挂号看病;每到就餐时间,他们主动到社区餐厅志愿服务,为年迈的老人提供帮助;片区各类讲座、兴趣课堂及各类公益活动中都出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维持着秩序;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坚守在片区门岗,为进入片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帮助登记相关信息,提醒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他们的积极行动,让沪太片区多了许多“人情味”。

发挥红色动能,激活“一池春水”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红色管家团”的成立切实增加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红色管家团”团长范建新今年71岁,做志愿服务已近20年,总服务时长超过1500个小时,在居民中颇有人气,深受社区居民的认可。社区中一位孤寡老人,在片区餐厅用餐期间,范建新阿姨主动上前关心并帮他收拾餐具。当了解到老人情绪有些低落时,范阿姨便耐心地开导,“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即使一个人生活,你看我不也过得快快乐乐的吗?……”范建新阿姨长达十几分钟的耐心开解,最终让老人从低落的情绪中缓解出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红色管家团”成员张秀娟虽然只有2年志愿者服务经验,可是“创城”值守、社区巡逻等各个志愿岗位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是社区志愿公益服务的“多面手”。家住新长小区的史大爷是片区餐厅的常客,他因遭遇过车祸行动不便,有次打饭时,史大爷没拿稳,食物打翻了一地。当时正在执勤的张秀娟阿姨第一时间过来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并将地面的食物擦拭干净,还为史大爷重新打来了一份饭菜,史大爷感慨:“之后每次来食堂吃饭,‘管家们’都会主动帮我打饭,特别暖心。”

“红色管家团”成员赵雪英阿姨参加志愿服务已有十多年时间,一遇到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社区居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位“老娘舅”。在卫生服务站值班期间,赵雪英曾遇到过盲人独自前来就医。因环境陌生、人流较多,盲人无法及时用盲杖引路,便在门口踌躇不前。赵雪英阿姨见此情景,上前搀扶住盲人,询问他需要检查的项目,并一直陪同他挂号、检查、拿药,最终将他送至门口,目送他安全离开。

“红色管家团”成员季梅林阿姨有着4年志愿服务经验,无论是社区巡逻的平安志愿者,还是防疫志愿者,她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担当“攻坚手”。往来卫生服务站的居民年纪普遍偏大,偶尔会发生意外情况。有一次,居民王阿姨来卫生服务站配药时,因体力不支倒在了走廊里。正在值班的季梅林阿姨连忙赶过去,叫上保安将王阿姨扶到椅子上,并忙前忙后帮她配药。担心王阿姨无法独自回家,季梅林阿姨还借来轮椅,将她送回家中。

同样只有2年多志愿服务经验的“红色管家团”成员冯志琢阿姨,是人人夸赞的“热心肠”,社区老人身体不舒服,她总会主动上门看望,了解老人们的需求,力所能及为老人提供帮助。“热心肠”的冯志琢阿姨也有“不通人情”的时刻。原来,为配合防疫工作、保障居民健康,进入沪太片区的居民都需要查看健康码。有一次,一位和冯志琢阿姨同小区的居民进入时,因嫌麻烦不想出示二维码,认为大家都是熟人没必要检查。对此,冯志琢阿姨态度坚决,不让居民进入,她表示:“如果每个和我相熟的都直接放行,那防疫工作就形同虚设了。”在她耐心地劝导及周边围观群众的劝说下,居民最终出示了二维码,顺利进入沪太片区。

甘泉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红色管家团”为切入口,切实将沪太片区打造成为具有高度价值认同的“红色家园”,以党建引领带动更多的“红色力量”,以更大力度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读懂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口“账本”
下一篇:北京昌平区回龙观街道:探索实行“六化”管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