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顾磊)盲人按摩师侯小林每天的按摩工作3到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能看到侯小林在“捣鼓”电脑。原来,他还有一份兼职,那就是无障碍测试工程师。
此前,侯小林借助读屏软件使用电脑,学习计算机知识。一心想做无障碍测试工程师的他,尝试投递过几次简历,但没有获得面试机会。雇主企业要么硬件条件不允许,要么是不愿意给予障碍人士适应的时间,还有的认为,视障者就是使用不了电脑。
“我怎么就不能比别人优秀,怎么就玩不好电脑?”得益于微软“数字技能赋能”项目,侯小林系统地学习了Office和Python课程。 “通过辅导,我发现了很多‘门道’。比如,先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的放矢可以大大提高求职的效率,然后突出重点来润色自己的简历,我也掌握了很多面试技巧,积少成多,思维更开阔了。”
侯小林成功获得了无障碍测试工程师的兼职工作,用所学到的技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为千千万万和他一样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擦亮自己的同时,我也要把光传递给别人,哪怕只是一个人。”
侯小林的故事是一个缩影。残障人士奔赴美好生活、融入职场的梦想,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正变得触手可及。
图为侯小林在进行无障碍测试兼职工作。
来自安徽黄山的胡岸珍,也是一位无障碍测试工程师。在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她患上了白化病并伴随视力残疾。
毕业那年,她决定留在深圳。由于没有一个专项技能,她一直只能在销售、客服类工作里打转。
在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参加了“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希望能为自己的面试增加一份机会,提升办公技能。在这里,她先后完成了Office和Python课程,还参与了Python认证的考试,并顺利通过。
图为胡岸珍参加“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培训。
现在,她在做无障碍测试工作,包括无障碍缺陷的回归和检验,以及与对应模块的开发者进行沟通,推动BUG的修复。
从侯小林到胡岸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勇气,对数字技能的追求,点点滴滴汇成了温暖的光亮,“数字技能赋能”项目也正在鼓励更多残障人士,迸发追寻光的勇气。
据了解,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合作事业部与微软公益部门一起探索在微软伙伴生态中为参与“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残障学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结合产品工程需求开发如数据标注工程师的外包服务等项目,实现了非常好的进展和示范效应。这也是微软“日出计划”的一个部分。
2022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项目运营团队加入“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合作。基于集善乐业残障学员需求,微软提供了定制的Word、Excel、人工智能基础等数字“硬技能”培训,也在微软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助力下,提供成长性思维培训和微软认证考试机会。目前该项目已得到海天瑞声的大力支持,海天瑞声作为全球AI训练数据服务商以及微软的长期合作伙伴,为残障学员提供了若干数据标注方面的就业岗位。
28岁的宝妈牛丽霞曾在化工厂做过质检员,上罐取药,也做过话务员,接听电话处理业务。随着宝宝的出生,生活的改变,加之身体上的不便,求职的烦恼一股脑地向她涌来。
她系统学习了Word和Excel课程,以及微软AI-900数字技能培训,并顺利通过项目考核,在集善乐业平台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左:牛丽霞在做话务员工作;右:她兼职数据标注员
和牛丽霞一样,近百名残障人士在集善乐业接受了微软的数字技能培训,从就业到“乐业”,保障他们在家也可以实现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
海天瑞声和集善乐业的合作只是微软众多成功案例的一角。文思海辉在 “数字技能赋能”项目中也为学员提供了数据标注等项目的就业机会。其中,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听力障碍学员詹毅、肢体障碍学员洪智杰,参加了微软Python和人工智能课程之后,进入微软外包数据标注组,敬业精神和工作表现得到了项目负责人的赞许和充分肯定。
2022年,微软与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小米集团三方联合发布《包容性设计原则手册》,携手创造无障碍未来,同时也为障碍人士提供数字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机会。
自2019年起,微软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已经为5000余名残障人士提供技术培训并推动融合就业。微软借助生态伙伴资源积极为参与“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残障学员带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机会,也从自身做起,在研发团队中不乏残障人士。
“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启动以来,已经携手多家公益组织、企业和培训机构,为残障人士打造“无障碍职场”,不仅带来了实用的数字技术,还带来了职场辅导等支持。2022年10月至12月,微软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组织了就业辅导专场,邀请融合就业专家分享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等内容,并结合微软员工志愿者项目,招募了50位微软员工,为残障学员提供一对一职业辅导,提升残障人士求职技能及职场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享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职场机遇,如同微光聚拢,点亮更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