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大早,安徽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移民管理民警载着一车的助学物资再次从合肥出发,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漫水河镇道士冲小学。
216公里——这段与山里娃的“暖心接力”山路,安徽边检已经走了20年。
漫水河镇地处大别山深处,是革命老区、红军故里。这里距县城近50公里,山路崎岖,百姓出行极其不便。
曾经,由于在家务农不足以维持生计,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也有学生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
扶贫先扶智。自2004年开始,安徽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原安徽公安边防总队)响应“春蕾计划”号召,陆续将身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霍山县漫水河镇李家河、安家河、黄家湾、平田和道士冲等山区小学确定为“手拉手、心连心”爱心基地。他们每年“六一”前后都会走进革命老区,开展暖心助学活动。
时任李家河村第一书记万桂香说:“20年前的李家河小学只有一栋破旧的教学楼,没有任何文体设施,素质教育很难开展。”
“我清晰地记得他们第一次到李家河小学助学时,给孩子们讲的国防教育课。孩子们眼里满是期待和兴奋,仿佛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一扇窗。”万桂香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说。
20年来,安徽边检总站累计捐赠助学金、教学用品、文体生活用品等各类物资达70余万元。
与此同时,该总站不断扩大助学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资助对象由上学期间的女童,拓展到正值学龄的男、女童;资助范围由小学生、初中生,扩大到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当地贫困户;资助项目由学习用品延伸到学校的软硬件建设。
在努力改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安徽边检总站还为孩子们送上精神“食粮”,先后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爱心图书室”“情系老区娃、文化进大山”“山里娃看省城”等主题文化活动20余次。
“我人生中最困难的10余年,是叔叔阿姨帮助我走出了‘泥潭’,不但有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莫大鼓励。”2006年至2017年间接受安徽边检资助的何丽亚,至今仍心存感激。
2006年,何丽亚的父亲因长期劳累患上肺气肿,无法继续务工,母亲也被诊断出癌症,双重打击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何丽亚面临辍学困境。
“决不能让孩子没有书读!”得知消息后,安徽边检立即决定将原先不在受助范围内的何丽亚纳入重点帮扶对象,每年资助其4000元直至大学毕业。
2013年,何丽亚的父亲病故。次年考上大学的她一度想要放弃学业在家务农,照顾久病体弱的母亲。
“走出大山的路不能半途而废”,安徽边检决定每年再另行捐赠1万元,确保何丽亚顺利完成学业。2017年,何丽亚考入湖北黄石税务系统,成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
“做一件好事容易,始终做好事难。感谢安徽边检的帮助,如今,我们这里的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年来,一批批受助对象走进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其中不乏‘双一流’高校。”在今年6月1日召开的捐资20年座谈会上,漫水河镇中心学校校长舒军感慨万千。
20年来,安徽边检队伍一茬接一茬更替,越来越多的青年民警自发加入捐助行列,同时,越来越多的受益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们撑把伞。我要做一个传承者,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2020年开始,何丽亚用“持续20年,每年捐赠1000元现金及助学物资”的承诺,成了这场“暖心接力”的一员。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霍山县早已于2012年摘帽。
如今,漫水河镇面貌焕然一新:平坦宽阔的乡村道路,整洁有序的街道,醒目的村标,丰富多彩的文化墙,石斛、百合、灯笼椒等“土特产”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边检的爱心助学之旅仍在路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 通讯员 魏振军 宋一飞 张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