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龙游县围绕“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救助项目更好兜底”、“救助流程优化再造”等三个方面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救助扩面增效。2022年以来共救助困难群众8余万人次,累计发动社会力量2万余人,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位于26县前列。
围绕“救助对象精准识别”,多渠道核查到边
一是系统监测,实时预警。将全县1.2万低收入人口划分“弱、中、强”家庭抗风险能力等级,依托大救助信息系统死亡、火化、婚姻、出生、高额医疗支出等5类预警信息,并根据不同监测事项,设立预警边界,当系统监测到对象超出预警边界,将自动实时预警。目前已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2.1万人次,通过预警及时将1197人纳入低保、低边等救助范围。
二是走访研判,建档跟踪。出台龙游县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组织人员对高风险对象、重点对象、一般对象分别开展重大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一月一次、一季度一次等不同频率的上门走访,建立困难对象探访“一人一档”,全程掌握困难群众生活动态,并通过开展结对帮扶、介入专业服务等方式前移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关口。2022年以来共入户探访69666人次,发放幸福清单22449份,带动社会力量帮扶共计1020人次。
三是渠道畅通,不落一人。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服务站点、企事业单位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主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依托“12345”民政救助热线等,畅通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渠道,确保应救尽救。今年以来,通过线索收集及救助热线,共开展救助服务1542人次。
围绕“救助项目更好兜底”,聚合力帮扶到位
一是需求导向,救助内容精准化。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灾害等方面救助,上浮生活救助标准,建设全域覆盖“残疾人之家”,切实提高专项救助的精准性和综合保障水平。2022年以来,分别开展重点人群就业帮扶3861人次、医疗救助18万余人次、教育补助2万余人次,善居工程经验做法被收录浙江省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典型案例汇编。
二是服务迭代,救助方式多样化。成立县、乡、村三级“助联体”,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拓展社会救助服务范围,探索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促进传统的单一现金或实物救助向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转变。目前已建成县、乡、村三级“助联体”38个,乡镇级覆盖率达50%,开展各类服务累计2.7万次。
三是资源统筹,救助力量多元化。民政部门协同各职能部门、第三方机构搭建救助服务网络,提升救助资源调度配置水平。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建立政府救助与公益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对参与社会救助的慈善组织依法依规落实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等政策,鼓励爱心企业、公益慈善机构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拓展救助资金来源。
围绕“救助流程优化再造”,一件事贯通到底
一是救助事项清单呈现,政策知晓率全面提升。系统梳理民政、残联、教育等各部门现有扶贫帮困政策,形成社会救助政策清单,并印发至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助联体服务站及服务点,方便困难群众对照清单按需申请救助,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目前,已整合20个部门的66项救助职能,实现全县救助帮扶事项应统尽统。
二是申请核对化繁为简,材料精简性显著提升。将户口簿、结婚证、残疾证等申请材料,精简为“一张身份证”,同时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功能“嵌入”救助业务,打通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14个部门28类事项数据共享通道,为高效核对救助对象家庭情况提供支撑,实现“一证通办”“一网通核”。目前,申请材料由原先的19个减少至1个,核对材料减少50%。
三是社会救助部门联办,办事便捷度明显提升。依托浙里办救助“一件事”服务模块,对28项办事项目进行集中归类,并在三级助联体机构设置社会救助“一件事”办理窗口,对申请条件、受理模式、审核流程等进行整体优化改造,实现“一次提交、一次受理、一次办结”。联办模式运行以来,受理联办申请2589人次,办理流程减少20%,办理时间减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