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以社会结构最密的细胞——楼道为切入点,以党组织、党员骨干、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为落脚点,不断完善沪东楼组党建,打造党建引领下的楼组治理“升级版”,积极探索新时代、新需求下基层民主自治的新载体、新模式。
一张网——实现党组织在楼组的全覆盖
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打破身份和组织隶属关系界限,以“灵活、小型、多样”为原则,以楼组为单元,重新划分楼群党支部、成立楼组党小组,党员群众在楼组中协调邻里事、做好楼组事、参与社区事。
双明确——推动社区建设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以“党员亮身份、活动项目化”作为楼组党建深化拓展的抓手和重点,总结形成“三结对”“四倡导”“五个好”等特色经验,打造“红色微礼堂”“睦邻缘”等一批特色项目,5000余名在册在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照片、亮室号。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三转向——助推党建引领下的楼组治理提档升级
充分把握“党组织是引领主体、广大群众是自治主体”两个主体,聚焦居民自治,通过党建工作从“唱戏”转向“搭台”、服务群众从直接关爱转向资源整合、功能深化从品牌宣传转向文化凝聚“三个转向”,把小区“达人”变成参与治理的骨干,并成立一批团队党建示范点,整合社区单位企业等区域资源为楼道建设赋能、结对共建,扩大服务成果,提升治理的现实可感性。
四蜕变——促进精准治理与家门口服务相融合
充分延伸家门口服务的功能触角,承接区域15分钟服务圈各项资源,将楼组打造为零距离为民服务站。让大家不出楼道就能享受到家里无法实现的服务,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建设,打通解决实际问题—美化环境—促进治理—改善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构筑社区命运共同体。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作为由“私领域”到“公领域”过渡的最小载体,楼道贴近居民生活,是社区治理的“红色细胞”。依托楼组治理,明确“党执政领导是主线,撬动每个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是源泉,推动有益经验通过机制固化是保障”思路,通过党员骨干率先带头、家门口议事机制持续发力,巧用楼道自有资源、自治团队达人,并探索特色楼道创建匹配楼道微更新等小工程的激励,把楼道治理队伍从居民区主导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群体由每个楼道1、2个人到楼组齐参与、齐助力,治理成果全小区居民共享,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楼道治理的成效。
下一步,沪东新村街道将针对服务意识淡化、群众需求多样化、社会资源缺乏整合等新问题,结合沪东微光行动等品牌提升,通过制订集组织架构、运行流程、主要功能、经典案例、样张模板、场景实况为一体的《沪东楼组导则》,架构“暖楼”亮一亮、“驻楼”约一约、“建楼”拓一拓、“护楼”报一报、“治楼”议一议、“兴楼”赛一赛、“爱楼”聚一聚等楼组运行循环,健全楼组治理组织架构,推动家门口服务和区域资源向楼组延伸拓展,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