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小镇:让易地搬迁儿童“上好学”

初冬,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小镇11岁的雨檬(化名)吃完晚饭后又背起书包出门了。每天傍晚。她和小镇里的10多名小学生都会去社区的“六点半课堂”写作业。雨檬的父母在太原务工,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她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可以去“六点半课堂”请教社区团工委书记呼旭鹏。

雨檬参加的“六点半课堂”是“十四五”以来,团中央驻石楼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石楼县后,免费为搬迁群众子女提供课业辅导、兴趣爱好培养、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的阵地。稳定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填补了家长的教育“真空区”。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石楼县为小镇1008户居民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配齐教学设备、稳固教师队伍,努力让搬迁群众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家门口的免费辅导

“六点半课堂”没有上课铃声。走进教室,雨檬和小伙伴们会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事。同学间有的在分享水果,也有用“冷幽默”的话逗笑大家的。对于孩子们的喧闹,站在一旁的呼旭鹏并不制止,还会跟孩子们时不时聊几句。

“你今天的数学作业是什么?你的呢?”约一刻钟后,听到呼旭鹏的询问,大家自觉掏出书本,对照班级微信群里的作业目录,进入了学习状态。

“孩子们不听话时,也会感到恼火,但‘六点半课堂’不是个压抑的环境,我一直把他们当朋友看。”呼旭鹏说。两年前,他从运城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被分配到石楼小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接手了“六点半课堂”工作。

他介绍,来这里写作业的孩子,平均每天10余人、最多时有30多人。

小镇居民温彩霞的一儿一女也在这里参加辅导,11岁的女儿上四年级、8岁的儿子上二年级。她的丈夫和婆婆平时在老家和合乡种地、不常回来。而她只上过小学、辅导小学四年级作业有困难,“我之前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过‘六点半课堂’的介绍,孩子们也早就知道这个地方、愿意来。”

呼旭鹏辅导作业时遇到难解的题,会先用手机查,查不到的题就拍照片发到一个微信群,“群友都是热心解题的大学生,傍晚时段很多人没课、不忙,会及时帮忙解出答案”。

“六点半课堂”每周一至周四晚上两小时、周末白天提供免费辅导。到了法定节假日和寒暑期,小镇的孩子们还可在此参加红领巾公益课堂。除在社区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外,研支团成员和寒暑期“三下乡”“返乡家”大学生志愿者,也和呼旭鹏一起参与服务。今年国庆节期间,他们为小镇的留守儿童过了一次集体生日。呼旭鹏说:“经常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成了朋友,心里有困惑时,愿意找我们。”

培优补差让搬迁群众子女在新校“学无忧”

参加“六点半课堂”的孩子,都在石楼小镇小学就读。这所学校是2020年随着石楼小镇搬迁群众的入驻而配套新建的。

“多数家长在县城或外地务工。”校长呼瑞鹏介绍,学校本学期开设6个年级、每级1个班,共145名学生,其中120多名学生来自小镇的搬迁家庭。学校教师以召开家长会、家长微信群聊、家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环境与成长动态。有家长提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辅导孩子作业有困难。为此,该校每天下午5点至6点开展1小时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

“办校以来共招收了4届学生,首届一年级招生24人、其他年级的80多名学生由外校转入,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兼带首届六年级数学课时,呼瑞鹏发现,当时有人背不全乘法口诀表,有些常用字也不会写。

“这3年的教学重点就是有针对性地培优补差、消除‘不及格面’,给予‘学困生’更多鼓励,实现全面育人。”呼瑞鹏介绍,经过家校共同努力,学生成绩整体上升。

搬迁群众子女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扎根基层的教师团队。小镇小学刚成立时,石楼县教体局分配了9名特岗教师。到了2022年暑期,有4名教师陆续因考公、休产假、借调而离岗,今年暑期又有3名研支团队员服务期满。

“有时会担忧教师团队的稳定性。”让呼瑞鹏欣慰的是,本学期县教体局为学校增补了4名高年资教师,其中3人家在本地,此外还来了1名研支团成员。目前,这所小规模学校有20名教职工,平均年龄约35岁。

普惠性幼儿园“小而精”“优而美”

“小镇有了幼儿园,孩子上学方便多了,我们就不用带着孩子去外地打工了。从家走路到这里10多分钟。”95后小镇居民贺润润今年4月开始在小镇里的就业帮扶车间做工,孩子在石楼小镇幼儿园上学,“我中午不用接娃放学,可以做工到12点再下班。”

石楼小镇幼儿园2020年10月正式启动时,44岁的毛云梅从县城西河湾幼儿园调入这里任园长。

“小镇的年轻家长们格外重视子女教育。”她记得,开园招生时,有的年轻家长即便在外地务工,送孩子到这里上学前,也多方打听、比对石楼县城各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还态度鲜明地向她提出:“不能是农村化的,要和县城里的(幼儿园)一样。”

还有些家长得知县城里有幼儿园开设了篮球、体智能、围棋等课程,会赶紧向小镇幼儿园建议:“这里也要开设这些孩子们感兴趣、能开发他们智力的课程。”

她介绍,本学期,这所幼儿园有7个班150名幼儿,80%以上来自石楼小镇移民家庭;22名教师平均年龄26岁,教师团队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

组建教职工团队时,幼儿园还在当地择优聘用了1名保洁员和两名保安,“月薪分别是1000元和1800元,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创收”。

“幼儿园每学期学费300元,每天营养餐4元,有牛奶,实行日托制,便于家长们白天在外务工。”毛云梅说,办园3年来,学校逐步增添完善了各类幼儿教学设施,音体美教具齐全,正在向“小而精”“优而美”的方向发展。

“今年春季学期有家长把3个孩子都放在小镇幼儿园上学。”在毛云梅看来,这是对学校的一种认可,未来学校将继续提升办园环境,与县城幼儿园同质同标,让搬迁群众子女在幼儿园拥有快乐童年,“相信小镇搬迁群众子女未来的成长发展空间会更广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消失的课间10分钟”背后: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下一篇:江苏淮安市“四个100%”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