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寻大漠长调之声,探璀璨非遗之魂

有一种独特的音乐之声,高亢、悠扬、挺拔,在广袤的阿拉善大漠流传至今,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拉善长调民歌。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驼乡新篇,沙海绿梦”实践团走进阿拉善右旗,感受长调民歌的文化魅力,专访非遗传承人的生动故事,用镜头记录璀璨非遗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助力大漠古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实践团成员来到前民歌协会主席达赖家中,专访他与长调民歌的故事,在娓娓讲述中学习阿拉善长调民歌的历史来源、特点特色和未来发展。

达赖主席说,自1981年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因个人兴趣与热爱,他开始自发搜集整理学唱长调民歌。不仅仅是歌唱作曲,他还研究文献书籍,先后出版许多论文与专辑,为长调民歌的收集整理工作四十余年。“2017年,我们旗被颁布为中国长调民歌之乡,对于我们长调民歌非遗的重视程度高了,但是具体落实传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达赖主席说到。他提到,各个旗县对这类非遗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民歌协会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不统一的工作方式仍有优化的空间,需要更统一、更规范的收集与传承。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蒙古长调民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塔木加布奶奶家中,现场聆听她的演唱。86岁高龄的她精神矍铄,提到热爱的长调民歌仍有说不完的话。奶奶为实践团的成员讲述:“长调在蒙古语中是乌日汀哆,乌日汀是长久、永恒的意思,哆是歌的意思。”她现场演唱了最喜爱的歌曲《博格达山顶》,这首歌高亢嘹亮,情感充沛,充满与对自然歌颂的生态感和大气无际的空灵感。

奶奶从小喜欢唱歌,年轻时在牧区里有人结婚或是娃娃剪发仪式,便会请她高歌一曲,以表庆祝吉祥之意。后来搬到城里居住,国家开始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奶奶作为水平高超的民间歌手,被批准为代表性传承人,获得许多相关奖项,在更大的舞台唱响长调、传承长调。如今,她仍对心爱的长调民歌怀有深厚的情感,不仅积极参加各类民歌活动,还为民歌协会的会员传授技艺与歌曲,引领更多年轻人走近长调民歌,助力非遗传承。

2006年开始,阿拉善右旗开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把蒙古族长调民歌调查保护工作作为重点,至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相关部门走访民间,深入牧区,收集整理蒙古族长调资料,将长调民歌项目进行逐级申报,一大批民间歌手被批准为代表性传承人,阿拉善右旗也被自治区文化厅批准为蒙古族长调保护实验基地。阿拉善民歌协会成立的三十年以来,一千余人的会员因歌而聚,荟萃一堂,共唱热爱。培训班、民歌比赛等各类活动举办不断,年长的传授者倾囊相授,年轻的学习者好学深思,阿拉善长调民歌还会继续在这片大漠传承,久久回唱。(供稿:北京交通大学“驼乡新篇,沙海绿梦”实践团)

 

上一篇: 青听乡村之声,践行健康之路——南中医“青听乡村实践团”2024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下一篇: 河北传媒学院“非遗文化先锋”实践团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