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认知行为理论介入解决楼道卫生问题的​个案实践

作者:关东街道社工站满天星社工 龚江林、荆志花

一、背景介绍

a阿姨,家住关东街道金地社区,家里有两层楼房,她住在二楼,她的儿子住在一楼。丈夫常年居住在外地,基本上不回家,没有离婚。阿姨以前在国企上班,后来国企改革,阿姨被迫下岗,一直没有出去上班,儿子也没有出去上班,每天都在房间呆着,只是每天晚上出来喂猫。阿姨在一楼绿植那里和一楼过道那里堆放了非常多的垃圾,有时还会在那里放剩菜剩饭喂猫,时间长了很容易散发异味,同栋楼的居民非常有意见,去居委会投诉多次,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消防站、城管以及物业多次上门劝说无果。

二、需求分析

关东街道社工站满天星社工在与a阿姨的沟通中了解到:a阿姨认为自己堆放垃圾、喂小猫剩菜剩饭只是看这些流浪猫可怜,如果自己不管他们,那这些流浪猫可能就会无处可去甚至饿死,这些邻居根本就是看自己不顺眼,借机攻击自己。从a阿姨的表述和其他居民产生的影响来看,a阿姨的认知与多数人的认知有差异,存在认知偏差。

三、服务目标

总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偏差认知,合理喂养小猫,改善家门口的楼道卫生环境。

分目标:

1、通过挖掘服务对象堆积垃圾的原因,改变服务对象的观念,进而改变服务对象喂养小猫的行为,促使服务对象合理的喂养小猫。

2、通过“社工+志愿者+服务对象”的行动,改变现在服务对象家门口的楼道卫生环境。

四、服务实施

多方评估,明晰服务对象问题,建立专业关系。满天星社工在社区了解基本信息之后,第一次上门拜访,看见服务对象一楼的院子都是垃圾,房子背后也全是垃圾、废弃的水桶等等,在一楼上楼的地方还有一个破碗,里面有一些剩饭剩菜,不断散发着异味。服务对象很愿意和社工交谈,说起自己以前的生活以及工作等等,但是对自己在院子和楼道里堆积垃圾的事情闭口不谈,于是社工决定先绕开堆积垃圾的话题,认真倾听服务对象的倾诉,并运用同理的技巧,适当的给予回应,以此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进一步沟通,了解垃圾堆放背后的故事。第二次拜访在经历短暂的倾听与交流之后,社工察觉到服务对象对社工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接纳,就开始引导服务对象倾诉关于堆放垃圾的事情。根据服务对象描述,自己堆放垃圾并不完全是因为想要卖钱,因为自己堆的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卖的,主要是这个小区有很多的流浪猫,它们没有固定的吃的和住的地方,有的猫已经饿的皮包骨了,所以就想着捡点东西,给它们安个家,让它们有个固定的居所,有时候也会把一些剩菜剩饭喂给它们吃,让它们不至于饿肚子。社工肯定了服务对象对流浪猫的救助初心,但是引导服务对象认识到现在天气炎热,这些垃圾还有剩饭剩菜都会产生异味,会极大地影响路过的居民和同栋楼的居民,而且他们也是小区的业主。现在堆放垃圾的地方也是公共空间,大家肯定会有意见;同时这样做也会产生细菌,对居民的身体也不好。经过社工与服务对象不断的沟通,服务对象改变了自己现有的认知偏差,也认为不应该继续在楼道堆放垃圾,服务对象表示自己会将有异味的垃圾清出去,毕竟自己也是这个社区的居民。

观念转变,但行为未有进展后的沟通协商。第三次社工拜访,发现垃圾还是没有动,服务对象解释是因为自己比较忙,一直没有时间去收拾,自己这两天就会去收拾。社工表示可以理解,等与服务对象约定时间,一起来进行垃圾的清理。与此同时,社工也与服务对象聊聊家常,询问服务对象社会交往等状况,给予服务对象一定的关心关爱的非正式支持。第四次社工拜访,发现院子里和过道的垃圾被清理了一点点,异味也淡了很多,但是整体还是有不少的垃圾,于是社工开始深入挖掘原因,发现服务对象几次提到她的儿子会晚上出来喂猫。于是社工向社区提议给服务对象买一点猫粮,再买一些猫屋,专门找一个偏僻的角落放着,这样既可以解决服务对象的需求,又可以解决堆放垃圾影响居民的问题。

与社区联动,从源头上解决服务对象的忧虑。第五次拜访,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猫屋和猫粮前去拜访,服务对象先是拒绝,表示不需要这些。服务对象虽然嘴上说是不接受,但是明显感觉很开心,脸上不断露出笑容。第六次拜访,社工观察到院子和楼道的垃圾已经少了很多,而且没有异味。猫屋和猫粮都被她放在院子旁边,远离人群。服务对象很欢迎社工到来,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清理垃圾,因为有的可以卖,所以进度比较慢,这几天自己会加快进度,把这些了垃圾都清理干净。同时社工招募志愿者帮助服务对象把垃圾清理干净,给服务对象和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服务成效

社工通过聊家常、跨天等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不断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服务对象的面临的问题,给服务对象和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6次服务中,社工陪伴案主慢慢改变认知偏差、尝试不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推广价值

个案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造成服务对象困境的原因也不是一次就能找到的,本案例中的服务模式可以作为模板,用于其他社区或类似项目,特别是在还建楼盘和老年人较多的楼盘。通过倾听、陪伴,多种方法,多次尝试,可以探索服务对象不愿意改变的深层次原因,改变服务对象的认知偏差,最终达成服务目标。这些经验的推广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也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上一篇:社区公益基金“建、筹、用”的关东经验
下一篇: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当好“电保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