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每个人的家,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连接的纽带。在这个日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如何让社区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港湾,如何让每位居民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广福桥社区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围绕“和谐共融·幸福小区”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充满创意与温情的活动。从融合互动的手工活动到富有参与感的协商议事会,从微生态知识的传播到节庆活动的共创,我们通过这些温暖人心的举措,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凝聚了社区建设的力量。
协商共治:两次议事会推动社区共建与发展
项目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与温度的活动,成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推动了居民的深度互动与共同参与。在“茶香共商·邻里和声”和“自然之韵·邻里和声”两次小区协商议事会中,居民们不仅通过手工活动增进了互动,还积极讨论了小区的未来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共融。
在“茶香共商·邻里和声”活动中,居民们通过鲜花奶茶的制作,享受了一次温馨的手工体验,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如何庆祝中秋节到小区便民地图的升级,居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通过线上投票,最终确定了牛轧糖制作作为中秋节的融合活动形式,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在“自然之韵·邻里和声”活动中,居民们通过植物拓印方巾,亲手制作美丽的自然图案,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也加强了对小区环境的关注。随后的议事讨论涵盖了院落环境的改善、小区微项目的实施以及文化建设等议题,大家一起分享了各自的建议和想法,推动了社区的共建与发展。
和谐共融:三场社区共融活动提升社区温度
在日益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活中,社区已不仅仅是居民居住的地方,更是人们心灵的港湾。如何让社区成为温暖的家,如何让每个居民都能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找到归属感,是每个社区工作者的追求。项目通过开展一系列充满温情与创意的融合活动,成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构建了一个和谐共融的幸福小区。
从“初遇共融·美好启程”阳光下午茶活动到“自然旋律·和谐共生”生态缸DIY,再到“共享甜蜜·幸福加焙”牛轧糖制作活动,项目通过富有创意的方式,不断推动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阳光下午茶的活动中,社工通过与居民共同探讨小区治理的方式,听取了大家对于小区改善的意见与建议,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感受到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一份子。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了心声,彼此间的距离不再遥远。
而在“自然旋律·和谐共生”生态缸DIY活动中,居民们不仅学到了微生态的知识,更通过亲手制作生态缸,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和谐。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大家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社区的生活环境也因这些小小的生态缸而更加生动与美丽。这不仅是一次手工制作的乐趣,更是居民们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的一次心灵契约。
“共享甜蜜·幸福加焙”牛轧糖制作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欢乐的互动平台。通过亲手制作甜蜜的牛轧糖,大家不仅收获了美味,更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邻里情谊。居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也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小角落,大改变:垃圾分类宣传角传递温馨
在“和谐共融·幸福小区”项目的框架下,开展社区微更新行动——在8号、10号、30号院的空白墙面上打造了垃圾分类宣传角。不仅美化了墙面空间,更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让这个小小的更新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改善,更是一次对居民环保意识的温暖启蒙。宣传角上的图文并茂的分类知识、便捷的分类指引,让每一位路过的居民都能轻松学到环保小常识,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垃圾分类的理念。
这个简单却充满意义的微更新,得到了居民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随着垃圾分类宣传角的落成,居民们纷纷表示,之前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并不深刻,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分类指导和标识,学习起来既方便又实用。社区的氛围也因此变得愈加温馨与和谐,大家共同关注环境,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从原本陌生的垃圾分类到如今家家户户的自觉执行,居民们在实际操作中互相帮助,逐渐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环保社群。
微项目助力幸福生活:培育有温度的社区自组织队伍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居民的社会联系变得较为松散,邻里间的互动也日益减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洞箫乐队培育项目”旨在通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主动参与,通过培育居民自组织的形式,创造一个共同成长和交流的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的共融感和幸福感。 自2024年11月开始,每周四下午,洞箫乐队培训课程成为了社区的一项常规活动。课程不仅教授演奏技巧,还注重通过集体合奏、互相帮助和合作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项目逐步形成了一个由居民自发组成的乐队,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参与其中,大家在共同的目标下相互协作。随着项目的推进,乐队成员之间不仅在音乐上互相学习和进步,更在日常互动中形成了更加紧密的邻里关系。每一次合奏演出,都是居民们彼此交流、增进感情的契机。大家在共同演奏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愉悦,也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归属感。 “洞箫乐队培育项目”的亮点在于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而是一个促进居民共同参与、自我组织的社区建设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居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作、如何沟通,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共同努力达成目标,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满足感和自豪感。项目的成功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也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居民们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分享生活,乐队的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成为了大家交流的一个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温暖感和凝聚力。
项目成效——微小行动,构建共融 自《和谐共融·幸福小区》项目启动以来,始终围绕“微营造”、“微更新”和“微项目”三大核心行动,致力于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推动社区的改善和居民的幸福感提升。项目共计开展了13次活动,包括融合活动、议事会以及洞箫乐队的培育等,累计服务了超过200人次。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居民们在活动中增强了归属感,还通过互动和沟通,增进了邻里之间的理解与信任。特别是在院落微营造方面,项目成功组建了一支15-20人的自组织队伍,充分调动了居民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 此外,项目通过举办了2次协商议事会,服务了30人次,深入了解了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通过3次融合活动和1个微项目的实施,居民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微更新项目的完成,影响了100余人。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成功举办了1次成果展示会,向居民展示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并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了社区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这些温暖人心的行动,我们感受到社区成员在不断推动小区向更好方向发展的热情与智慧,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打造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园。
每一场活动、每一次讨论、每一项微更新,都在不断加深居民之间的了解与情感,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与参与感。项目不仅关注物理环境的改善,更注重居民精神文化的提升,赋予了社区生活更多的温情与温度。随着更多创意与共建行动的开展,广福桥社区将继续朝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前行,成为一个凝聚力强、充满活力与爱的幸福社区。在这里,每位居民都能在共享中找到自我,在共建中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