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和社区天悦国际小区位于成都市五环龙都北路段,是近邻龙泉山脚下的生态小区。现已建成居民住宅楼31栋,建筑面积61.87万平方米,现有住户1700余户,常住人口5000余人。人口构成复杂,有从事农业的新市民,有周边工作的上班族,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蓉漂”人员,归属感和认同感弱,“陌邻”现象严重。小区治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为破解小区治理难、居民参与难、融合度差、社区教育引领力弱等问题,聚和社区提取涉农社区特质,从整合辖区优质教育资源上破题,以悦享“低碳”生活为牵引,以“人人可参与 万物皆循环”为低碳社区教育核心理念,有效打通“家校社”三位一体工作路径,因地制宜,通过不断深耕“天悦·驿家人”居民认同,引导居民从社会视角回归到生活视角,“碳”寻幸福美好生活,增强小区居民主人翁意识的同时,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天悦龙栖台小区成为示范建设。
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以实际行动做到低能量、低消耗,引导居民携手共同“碳”寻绿色,做低碳生活的传播者、倡导者、践行者、示范者,是从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践行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大美公园城市要求,增强居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重要内容。
一是“碳”寻生活里的仪式感。为进一步增强小区居民群众参与低碳生活的队伍,聚和社区发出“低碳社区摆渡人”邀请,同时启动“天悦·驿家人”志愿者微积分系统,引导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低碳生活”的队伍建设中来。经过前期招募,天悦国际组建了一支由居民骨干组成的侦“碳”队员。该团队成员以定期开展环保酵素、垃圾分类、“双碳”科普宣传等活动内容,引导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低碳生活,共建低碳家庭。同时,该团队以“每周服务一小时,低碳是天悦”为团队口号,以自我行动力,让低碳生活跃然生活上。截至目前为止,该团队在服务社区低碳建设中累计服务300小时,影响居民群众3000余人次。
二是“碳”寻小区里的归属感。在小区实施“支部牵头、居民主导、多方参与、小区共建”的16字诀工作法,充分发挥“居民骨干有担当、退休老人有热情、在职人员有思路、带娃宝妈有时间”的“个性优势”,践行低碳环保生活。以开展定期的侦“碳”徒步行动、一“碳”到底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办公等主题活动,让居民群众在生活里、小区里感受生态环保的同时,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截至目前为止,小区在居民骨干、社区组织的培育与引导下,举办各类低碳环保活动50余次,影响居民参与共1450余人次。小区的生态归属感进一步得到实现。
三是“碳”寻家园里的幸福感。依托侦“碳”队伍的群众优势,进一步丰富了“聚和·驿家人”志愿服务队伍内涵。依托“碳”寻美好优势建立的“每周服务一小时,环保是天悦”建立的“睦邻”文化、熟人社区,对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活动进行了“托底保障”,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固定的酵素喷洒活动,使得小区的环境更美、花开更艳丽、空气更清新。截至目前为止,因低碳环保引发的教育优势成为小区重要主题之一,影响了共有30人家庭成为低碳生活的守护者、践行者。
通过实施“低碳”环保社区筑起居民幸福生活的底色,居民的自治活力增强,构建出天悦驿家人小区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做法,呈现出党员“聚”起来,活动“开”起来,居民“动”起来,小区“活”起来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为止,天悦国际小区基本实现“学有阵地,玩有项目,乐有舞台,管有自治”,有效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天悦龙栖台实践”;发挥“聚和驿家人”志愿者积分资源优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小区志愿服务长效性,充分发挥居民志愿服务在小区治理中的带动作用,“聚和驿家人”的精神认同深入人心;探索通过低碳环保活动载体,引导居民群众以侦“碳”之行动践行低碳环保之天悦,在“碳”寻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为低碳发声,成就更多侦“碳”员的同时增强居民群众低碳生活领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互帮互助、喜笑颜开的“天悦里的幸福生活”。
践行兼具“绿色颜值”与“生态品质”的新发展理念的小区是擦亮居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底色,也是让孩子欢笑、老人闲坐的美好愿景实现的重要内涵。落实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共建美好家园是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小区发展治理的重要路径。聚和社区天悦国际小区是紧邻龙泉山的涉农社区,其通过低碳环保的方式,增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同时,以低碳教育之力实现了凝聚人心,共创共融的熟人邻里关系,进而充实了“聚和驿家人”志愿者队伍,后期天悦的侦“碳”达人们也成为0828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一场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融合生动场景成为聚和社区里一支闪亮的队伍,服务在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