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法律援助入乡村,青年助力促振兴——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聚爱同舟”实践队调研纪实

春日融融,菜花金黄。2025年4月16日下午两点,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聚爱同舟”实践队赴往丹阳市三桥村,以该村为中心向周边三个乡村辐射,开展为期4天的乡村法律援助意识专项调研。这支由多专业学生组成的队伍,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法治建设赋能,在基层实践中探索青年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的可行路径。

图为实践队成员位于三桥村泥亭村

调研下沉:扎根乡村田间的调研实践

实践队提前与三桥村、申村、泥亭村、汤甲村村委会对接,围绕乡村常见法律问题制作调查问卷。下午两点,调研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队员们分成两个小组穿梭于田垄村落里,通过问卷调研、地头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村民对法律援助的认知程度与实际需求。调研过程中,队员们用通俗语言向村民解读“法律援助”的内涵,遇到不识字的村民,队员们一字一句读出题目,同时认真记录村民们的回答。在队员们耐心的询问后,村民们逐渐敞开心扉,向队员们倾吐过往利益纠纷的事件,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为村民提供初步解决思路。

图为队员向村民解释法律援助含义

图为队员发放问卷

图为队员和村民交谈

数据赋能:乡村法律援助意识的现状和挑战

4月19日下午五点,调研工作圆满结束,回收有效问卷105份,覆盖了老中青三代村民。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合分析,我们可以窥见乡村法律援助存在多个突出问题:1.农村地区普及度较低,宣传覆盖面有限,导致大部分村民无法有效利用法律援助公共服务资源。2.村民对法律程序信任不足或存在畏难心理。3. 法律援助流程复杂、资源不足阻碍服务获取。

图为关于了解程度一题的调研结果

集思广益:构建法治服务新路径

此次四村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对于调研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咨询专业人士形成初步方案:在认知层面,通过高频次、本土化的传播方式重塑村民法律意识;在服务接入层面,保留传统解纷渠道优势的同时注入专业法律支持;在供给改革层面,应当推行"标准化+差异化"并行的服务模式,既确保基础服务质量,又灵活适应地域差异。联合法律援助中心为丹阳市农村构建一个答疑快、服务好、能力强的法律援助平台。

乡村振兴,法治为基。实践队成员们深知每一份问卷背后,都是村民对公平正义的真切期待。“聚爱同舟”实践队将持续跟进调研成果转化,将法律援助服务常态化嵌入乡村治理。(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聚爱同舟”调研队)

上一篇:隆回县第三届科技体育节圆满落幕:职中专主赛场与七江分赛场共谱青春华章
下一篇:“畅通无阻——无障碍出行守护者”项目圆满收官,科技助力视障出行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