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吴玥 张露丹 胡婧璇)在湖南隆回崇木凼村,有一种流传千年的指尖艺术——花瑶挑花。近日,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邵阳市隆回县瑶族乡崇木凼村“三下乡”实践团走进村落,对话邵阳市人大代表、崇木凼村妇联主席刘猫妹,听她讲述与挑花的不解之缘,感受她对非遗传承的坚守与热爱。
刘猫妹初次亮相,就以一身绚丽多彩的花瑶服饰惊艳了实践团成员们。她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素雅的底布上缀满了精致的绣花图案。金黄色调的袖口和腰带格外亮眼,红、绿、蓝等各色绣线在黄色底布上勾勒出和谐而醒目的纹样。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她头顶那顶别致的帽子——黄红两色的彩带层层盘绕,巧妙地编织成一个形似葵花的大圆盘,后面垂落着鲜艳的长彩带。整体造型既独特又充满民族风情。
当谈到如何与花瑶挑花结缘时,“那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只能待在家里,没想到这段时光成了我与挑花结缘的起点。”她笑着说道。这门源自汉代的古老技艺,主要用于装饰女性服饰与育儿服饰,图案种类丰富,样式繁复。
“花瑶挑花的图案主要以十二生肖为主,每一种都蕴含着丰富寓意,如多子多福等,承载着我们花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瑶有语言而无文字,这些图案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花瑶文化的生动载体。“瑶族服饰颜色艳丽夺目。在绣袖子的过程中,花瑶姑娘们能尽情发挥想象力搭配色彩,每一次挑花创作都充满乐趣与惊喜。”在刘猫妹看来,花瑶挑花不仅是一门世代相传的技艺,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通过手中的绣花针,她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创意融入到每一个图案之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刚毕业和闺蜜自学挑花时,我一直误以为布要竖着拿、竖着绣,多亏姑姑及时纠正,才知道要横着拿布、横着绣。”刘猫妹笑着说起在学习传承挑花的道路上的难忘瞬间。“这让我明白,传承传统技艺需要严谨态度和虚心学习的精神。”这个看似简单的经历,却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重要启示,时刻提醒着她在研习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刘猫妹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传承绝非易事,需要持之以恒的钻研与实践。为此,她不仅潜心磨练自己的挑花技艺,更主动向老一辈手艺人求教,在交流中不断提升技艺水平。
说完这段学艺往事,刘猫妹见实践团成员们对挑花愈发好奇,主动提议道:“你们想学吗,我教你们一些简单的挑花吧?”刘猫妹拿出精心绣制的成品,耐心讲解道:“根据中国传统美学的对称原则,花瑶挑花图案设计十分讲究左右对称。”她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衣裙上栩栩如生的对称老虎图案,亲自示范持针方法、绣花手势以及挑线绣图的技巧。
实践团成员听着跃跃欲试,却在亲自上手挑花过程中出现不少失误,刘猫妹立刻指出问题所在,并耐心地重新示范。“绣成一件花瑶挑花成品往往需要两三年时间。以前在我们瑶族,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刘猫妹说道。成员们看着自己歪歪扭扭的针脚,不禁感叹道:“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实践团成员们体验完挑花后,目光又被那顶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帽子吸引住了:“花瑶的帽子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刘猫妹微笑着解释:“这叫太阳帽,造型高耸美观,就像一轮耀眼的太阳。”在瑶族文化中,女性地位较高,这一点从服饰上也可见一斑——相较于样式较少且制作简单的男性服饰,女性服饰不仅丰富多样、制作复杂,而且色彩绚丽。当花瑶女性身着特色服饰行走在青山绿水间时,宛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花瑶”这一美称便由此得来。花瑶民族的特色和魅力,在其独特的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完美诠释。
在交流过程中,刘猫妹不仅生动展示了花瑶挑花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更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到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艰辛与不易。
“只要还有人愿意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让花瑶挑花这颗文化明珠永远闪耀。”她始终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致力于让更多人认识到花瑶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