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乡约沃野启新章,青春赋能山水间 ——走进小傍水崖村书写“三下乡”实践答卷

当城市的喧嚣渐渐褪去,潺潺流水和古朴的民居勾勒出宁静的乡村画卷,夏日的小傍水崖村迎来了一群青春身影。7月17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傍水扬帆行,筑梦归乡路”实践团队深入秦皇岛市海港区石门寨镇小傍水崖村,开展为期五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1名队员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用汗水丈量土地,在田野课堂与文旅调研中,为这座兼具生态之美与历史底蕴的村落注入蓬勃朝气。

多维服务:润泽童真银龄,扮靓家园巷陌

实践团以“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多元覆盖”为行动准则,在村庄同步铺开多条服务线。

智慧助老,跨越“数字鸿沟”。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由队员自编自导的“反诈情景剧”正生动上演,将常见的诈骗套路可视化、戏剧化,引得在场的老人们拍手叫好。紧接着,实践团成员们化身贴心的“手机辅导员”,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授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拍照、视频通话、查阅新闻、调整字体等实用功能,并赠送了精心制作的图文操作手册。当七旬的王奶奶第一次通过小小的屏幕与远方的孙子“面对面”聊天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紧紧拉着队员的手连声道谢。这场“指尖课堂”,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温暖了银龄心田。

与此同时,知识的种子也在村里的下一代心中悄然播撒。针对村里15名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孩子们,实践团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量身打造了趣味盎然的英语启蒙课堂。朗朗童声跟读着单词,课堂气氛活跃。

更值得关注的是,课程并未止步于语言学习。成员们巧妙引入“绿色低碳小卫士”环保绘本,用充满童趣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了二氧化碳、碳中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碳足迹等环保知识。知识启蒙与生态意识的嫩芽,在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和互动中悄然萌发。

走出教室,实践团美化家园的行动同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本单调的墙面与朴素的井盖,在成员们灵巧的手中变成了装点美丽乡村的画布。他们执起画笔,以蓝天绿树、田园风光为主题,精心创作了十多幅生动的彩绘作品。很快,村民们被吸引过来驻足观看,小朋友们更是兴奋不已,纷纷拿起画笔,为画作添上自己的一抹色彩。

随后,顶着夏日骄阳,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村庄的各个角落,俯身清理丛生的杂草。他们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的负责拔除路边杂草,有的专注清理墙角缝隙,有的则细心将清理出的杂草归集转运。经过3小时劳作,村内主干道及3个公共活动区域重现整洁。看着成员们埋头苦干的身影和焕然一新的环境,村民李大爷由衷赞叹:“这帮大学生娃,实打实地为咱村出力,看着心里都透亮!”村民赵奶奶也补充道:“孩子们画的墙画太好看了,现在路过都觉得眼前一亮。”

深挖根脉:活化尘封文脉,擘画振兴新篇

小傍水崖村承载着明清移民史与明代丁卯古战场的厚重记忆。如何让历史“活”起来,助力乡村焕新?实践团展开了深度探索。

聆听村史,触摸文化基因。团队叩开村支书家门,聆听尘封往事。从先民避战垦荒的艰辛,到古战场金戈铁马的壮烈,再到老屋、木犁、石碾承载的生产生活变迁,队员们细致记录,构建起村庄的“文化档案”。

了解村史村情的基础上,实践团成员们聚焦于村落当下的发展路径。成员们发现毗邻的傍水崖景区是村庄发展的重要依托。团队实地体验高山漂流项目,与5名管理人员深入交流。他们发现景区虽以自然风光与明初关帝庙等历史资源为卖点,但与小傍水崖村的联动不足。基于此,团队提出打好“历史文化牌”,推动“景村共生”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进一步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关键建议。78e86782fb2b7133127fc1f06e093035_b3c0a048-0330-4d60-a31e-cd77ce1c2f22.png

情系乡土:汗水凝结认可,青春照亮未来

当实践临近尾声,小傍水崖村支部书记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交到团队手中。“你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服务,更是对乡村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信中的话语,道出了村民们共同的心声。从孩子们学英语时闪亮的眼眸,到老人弄懂智能手机后的开怀笑容;从彩绘墙前村民的啧啧称赞,到除草后整洁村道上的舒心漫步——实践团成员的付出,已深深融入小傍水崖村的夏日记忆。

实践团成员孙克让表示:“这次活动教会了我们要敬畏土地、珍惜所得,更让我们坚定了无论未来要走向何方,都要做一束光,去照亮更多温暖的地方。”

“三下乡” 不只是一次实践,更在淬炼青春的同时,成就了一场知识青年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傍水扬帆行,筑梦归乡路”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小傍水崖村,以知识润泽童真,以科技温暖银龄,以艺术装点家园,以调研谋划未来。他们的足迹,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当青春智慧与乡土情怀在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深度融合,小傍水崖村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描绘新篇章的底气,正愈发充盈。

(“傍水扬帆行 筑梦归乡路”团队)

上一篇:湖北省嘉鱼县东街社区开展“读书交流会”
下一篇:山东理工大学梦之起航实践团“初心・1932”红色印迹馆 追溯革命星火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