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而农药的使用与处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态平衡和人居环境。2025 年 7 月 10 日至 13 日,安财学子聚焦 “无药可行?——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农药使用处理现状探究” 这一主题,深入安徽省蚌埠市的乡村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旨在摸清当地农药使用与处理的真实情况,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关乎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21 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明确要求到 2025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物资,其使用是否规范、处理是否得当,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也因此进入了调研团队的视野。
为确保调研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在实地调研之前,团队成员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通过查阅农业部门的相关资料、学术文献、新闻报道以及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与乡村农药使用处理相关的信息,内容涵盖国家及地方关于农药使用的政策法规、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各地在农药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典型问题等。随后,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围绕实践主题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结合蚌埠市的农业发展特点、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等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的重点方向和具体内容,并详细制定了调查进度表,将各项调研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天,为实地调研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月 12 日,调研团队正式深入蚌埠市的多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走进村庄,队员们兵分几路,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以及村庄周边的河流、土壤等地,细致观察农药的使用痕迹和处理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部分村庄在前几年的污染情况尤为严重,且污染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不仅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直接倾入河道形成的明水污染,还包括因饲养家禽家畜产生的地上垃圾经雨水淋溶后渗入地下导致的地下水污染,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随意丢弃,更是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此外,固废污染也不容忽视,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与工业废弃物,同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包装袋等农业废弃物若得不到妥善处理,随意堆积在田间或丢弃在河边,往往会导致地上、地下、空气等三层环境遭到破坏,对农村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7 月 13 日,团队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访谈工作。在与中环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在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方面的设施建设情况、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资金投入上的压力;与社区人员交谈时,得知了城乡结合部在农药使用监管和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管理交叉、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而与村民和村庄负责人的访谈则更直接地反映出基层在农药使用与处理方面的痛点 —— 绝大多数居民对于农药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科学使用农药以及对农药废弃物进行回收与综合利用的意识,存在随意丢弃废弃农药容器、过量使用农药等现象;同时,农药使用后的污水处理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实践总结阶段,团队成员对实地观察、访谈记录以及调查问卷等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汇总与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蚌埠市农村的垃圾、污水问题虽然尚未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但已经显现出发展恶化的苗头,而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和处理则加剧了这一趋势。综合分析后,团队认为当前农村地区(尤其是蚌埠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三个典型问题:一是村民的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淡薄,对于农药的科学使用和处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农村垃圾、污水以及农药废弃物等的产生速度日渐超过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消化能力,相关的治理系统存在明显缺失,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能力不足;三是环境保护经费紧张,无论是在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还是在环保宣传教育、农药使用指导等方面,都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环境保护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次调研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农药的规范使用与科学处理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也真切了解到蚌埠市乡村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队员们表示,将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分析,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提升蚌埠市乡村农药使用处理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